文档详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DOC 5页)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6KB
约7页
文档ID:49833460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DOC 5页)_第1页
1/7

------------------------------------------------------------------------------------------------------------------------------------------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运动: A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1天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公转太阳1年四季更替,形成五带B五带的划分:(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北寒带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赤道(0°)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2、地球仪(1) 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2) 经度与纬度赤道0º低纬度中纬度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60ºN30ºN30ºS60ºS90ºN90ºS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符号:东E西W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南纬符号:南S北N3) 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3、地图三要素(1)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  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比 例 尺范围、内容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 (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5) 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a)确定度数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a)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b)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4、 学看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低处的高度(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4)地形类型:山顶(山体的最高处)、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出现重合现象的部分)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世界的地形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世界之最:最大大陆:亚欧大陆;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群岛:马来群岛;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大洲:亚洲; 最大海洋:太平洋一、海洋与陆地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跨纬度最广大洲 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大洲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第二大洋,呈“S”型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最大,全部位于南半球北冰洋:最小大洋,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跨经度最多大洋二、世界地形三、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2、 大陆漂移假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上原本只有一块大陆“泛大陆”,一块大洋“泛大洋”,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分裂,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海陆轮廓3、 板块构造学说:(1)内容:A、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六大板块 B、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几乎全部位于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C、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种地形的比较地形类型大致海拔地表形态共同点地表形态不同点世界地形之最平原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海拔较低亚马孙平原(最大平原)高原500米以上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最高高原)巴西高原(最大高原)山地500米以上地面崎岖不平海拔高坡陡谷深科迪勒拉山系(最长山系)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丘陵500米以下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最大盆地)(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4、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