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3327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既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认真研究、解决逐渐突显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体察、真诚善待广大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前提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占总人口的5左右。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多种因素交

2、互作用和影响,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地位还不牢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于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我们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充分认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取得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尤其要看到他们为支持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所作的奉献。我们对广大农民的状况和存在的不足,要充分理解,不能心存偏见。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深入体察、热情关心、真诚善待农民。要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开拓增收门路。可以说,积极促进占总人口23左右的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

3、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对广大农民的感情加深了,责任感增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措施就多了。 二、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实基础 增加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需要在国家增加投入的主导下,多方面筹措资金,首先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起,着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诸如加强农村水利、道路、能源、生态、市场、讯网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医疗保健、疫病防治、卫生服务体系。尤其要下大力解决农村一些地区生产用水困难,一遇干旱连人畜饮用水都十分紧缺的现状;下大力解决乡村道路

4、状况差,通车里程少,“晴通雨不通”和不通公路等问题;努力使更多的农民尽早用上电和气(天然气、煤气、沼气和或秸杆气化气),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群众生活质量。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受益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实现了人民的愿望,就是满足了人民的要求,就是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大农民就会从一件件好事、实事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更加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焕发出更加高涨的积极性,必将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生发出不竭的精神力量。三、抓紧抓好农村科技教育,加快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道德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教育是

5、基础,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更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落脚到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农村劳动力与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增加收入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存在诸多不适应。据统计,前几年四川农业人口大体状况是: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仅占.1;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4岁的青壮年占0.0%还多,初中以上文化占.0%。由此看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其根本原因是农村教育、科技落后,在乡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 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我们必须深化认识,下定决心,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劳动者受教育培训的程度,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使他们掌握一两门或更多的增收

6、技能,基本懂得有关法律规章和道德规范。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真正把农村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大大加快。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破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勿庸讳言,过去在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发展观和发展道路等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与分歧,确需继续探索和实践。“重城市、轻农村”客观存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发展的“反哺”作用;政府须切实加在对农业的支持、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要拓宽农民的增收门路,又不放松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业投入保护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检测监督体系;积极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