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327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见;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 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弓|导 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

2、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 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感悟人生哲理。教材分析: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 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 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 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 来就行。升到两万五

3、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 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 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 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 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 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 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一一莫 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

4、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 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 困难和解决问题。二、阅读: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2) 作者用哪句话结束了人生经历的讲述?(3) 在这种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2. 复述故事情节。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提出明确要求:交 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起因、 经过、结果);尽量用自己的话。(1) 复述前的准备一一抢答故事发生

5、的地点在哪?故事发生的时间?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我”为什么不下来?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们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 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 冒险”后一部分可谓是 脱险”请一位同学复述 冒险” 一位同学复述 脱险”在复述过程中可以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 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 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 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 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进行口语训练。

6、2、引导学 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特点。3、熟悉文章内容,为研讨主旨作准备。本环节参与复述的学生有限,其他学生可通过听复述和找毛病, 作补 充的方式来参与(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如何改进。把经验记 下来。3、文章结构(提问)。板书:(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1 6段)(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715段)(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1622段)(四)童年经历留给 我”的人生经验。(23段)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5、主旨研讨(1) 从课文内容看,题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

7、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 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2) 个巨大的困难分成 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 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 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3)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 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本环节是课文悟读,师生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 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 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 就

8、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的人生经验。)在主旨研讨上,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意见。三、拓展延伸:阅读文章,学会了很多,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送同学们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 /长征却少不了每一 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 每一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诗,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四、课堂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 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9、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 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 ?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 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五、布置作业1、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2、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 将怎么办?假如你是 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 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 我”抱下悬崖,而是教 我”自己下来?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一、导入: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

10、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 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 作诗云一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 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 景, 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 读得有创意,提咼阅读质量。二、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本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三、多角度阅读。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

11、物,为什么?对于复杂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 我”,一面急忙爬 上石架,把 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3、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5、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这几个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学会从一篇文章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感悟。相关的分析:父亲角度这 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 子抱下来,而是让作

12、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 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 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 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 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 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 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 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 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 重要,因为,父亲知

13、道,温室里的花朵是 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母亲角度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 在母亲的庇护下, 我” 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 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 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 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 物,少了一个作家。师总结:哪一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子女。这位狠 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 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 的腰杆。他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 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 灵 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 们要在

14、感受伟大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这份严厉的深沉的父爱。杰利角度如 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 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 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 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 友。所以杰利虽然 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 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 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 我”。 天越来越黑了,见 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 我” 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 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 做 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 我”真正的朋友。四个孩子的角度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

15、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 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 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 朋友,简直可恶之极。师追问:患难见真情,好朋友应当有难同当。假如 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四、总结感悟: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 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 到道理。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1. 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2. 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4. 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三、课堂小结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 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 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 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四、补充阅读:试着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