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3180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算乘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笔算乘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笔算乘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笔算乘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笔算乘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算乘法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算乘法说课稿.doc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杨学军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也是体现了计算的实用价值。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即分步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透过两种算法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另外教材安排了

2、做一做三道有层次性的对比练习,既为了正确书写竖式,同时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练习十六共4大题,既有对笔算方法的巩固同时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了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中,第4大题乘加(减),使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由于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存在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二、说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策略的探索过程。2 .通过算法提炼,帮助学生清晰理解乘法竖式的各步含义,逐步建立

3、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3 .凭借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计算活动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品味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说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笔算策略的形成过程。四、说课堂教学结构: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四)总结归纳五、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通过看国庆期间文昌遭遇洪水灾害的视频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出示信息

4、:3只冲锋艇,每只坐12人,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能坐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X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1、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2、反馈算法学习新知。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笔算两种。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同时板书计算过程。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接着学生的话引入课题。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还是有必要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使学生明确:

5、因数的位置按上下来书写,并且第二个因数3应与个位对齐,积写在横线的下面。虽然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有帮的。然后重点探究笔算的算法,也是本堂课的重点。然后,教师说笔算乘法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12中个位上的2得6,表示6个一,把6写在个位上,接着用第二个因数3乘第一个因数12中个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0写在6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12X3的积。接着介绍简便写法在这里我强调2乘3得6个一,所以6写在个位上。2乘12中十位上的1得3个十,所以3在十位上。然后用两个竖式比较,从而联系到生活中我们做事情都选简单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

6、的方法我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以上的讲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本堂课作为笔算课,所以为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我将通过指名说计算过程、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当然,通过计算课单有语言思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动作思维即大量的笔头练习。第三层次,尝试练习,巩固新知练习作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为了让计算不枯燥在做练习时我设计了情境,也是让整节课都贯穿于文昌遭遇洪水灾害的情境中。1.我安排先做“做一做”中的第1.2小题和练习十六的第1题。是为了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也是和前面的情境想呼应。接着完成课本74页“做一做”第3小题。我用创设情境

7、导入。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讲清乘的顺序、积的写法。接着比较“做一做”3道题。做后进行比较,总结出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是一致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四位数乘一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等。然后总结出笔算乘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乘起,3、乘到哪一位上积就写在那一位上。2、做练习十六第2题下面的3道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讲清乘的顺序、积的写法。3、做练习十六第4题我用创设情境导入,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提问2是哪来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轻轻轻松做数学。4、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说错在哪并改正。通过

8、判断,加深学生对用竖式乘法的认识。5、做拼图题。全班合作把题完成。这道题我设计题的下面有天安门前美丽的景色。和前面文昌重建家圆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现实情境。通过全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课堂小结第四环节:总结归纳让学生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复述笔算乘法的计算的方法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乘起,3、乘到哪一位上积就写在那一位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课堂是富有生命的,说课设计毕竟不是现场上课,所以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我们还需要作出灵活的应对,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

9、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让学生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以及概括等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五教法和学法:吴正宪老师曾经说过:不论是让学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这节课

10、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第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是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课件出示:希望小学为了预防流感,特意为同学们购买了温度计。三年级一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了12支温度计,全班一共分了多少支温度计?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X4=?(目的:1、通过创设情景引入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这里的12支,其中10支装在一个盒子里,2支在盒子外。这样呈现信息,有利于学生结合具体

11、的情景来理解算理,为探究笔算算理作好铺垫)第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两个步骤:第一步:运用旧知解决问题12X4=多少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交流时估计可能会出现用12+12+12+12和10X4=40,2X4=8,40+8=48两种方法。对于第2种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说一说思路:第一步求整盒的有多少支?第2步求零散的有多少支?第3步求总共有多少支?第二步:尝试新知解决问题“我们学过了竖式加法、也学过了竖式减法和除法,请同学们猜一猜:乘法有竖式吗?”“对,乘法也应该有竖式,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竖式乘法,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接下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

12、生小组为单位,谈论一下12X4列竖式怎样计算?同时提示学生:可以列几个竖式,也可以列一个竖式。交流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个竖式:“面对这三个竖式,你有什么想法?”估计有的学生会从思路和方法上考虑:它们的思路是一样的: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反问其他同学:“某某同学认为竖式3和竖式1的方法一样,你们认为呢?(停顿一下,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等多数同学举手以后)”让一个学生再说一说竖式3的计算方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还有的学生会从格式上考虑:第一种书写麻烦,但好理解,第2中书写也优点麻烦,第三种书写最简单,但不好理解。教师反问:“对于第三种,现在能理解吗?既然能理解,又简单,今后我们计算

13、竖式乘法时就用竖式3,好吗?”“既然有的同学说竖式2书写也很麻烦,你能再简单点吗?想一想,那些地方还可以再省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和0擦掉。(指着竖式3)“孙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得数中的4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那么,谁能告诉孙老师,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因数、因数、积第三环节:拓展练习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3个有层次的练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

14、位数乘法、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打好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乘法竖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3、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难点是:理解笔算的算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知识迁移、情境创设、比较归纳、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

15、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总结归纳形成网络4个环节进行教学。首先,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媒体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X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算式出现后,我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算法会是多样的,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算法。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一说,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同时演示口算过程),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X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会追问:你是怎样算的?当然学生也许能列出竖式进行笔算,但是可能只是少数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我还是有必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并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在此基础为了进一步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请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老师刚才板书的竖式与学生的口算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白笔算与口算的计算的道理即算理是一样的。从而揭题:笔算乘法由于,本堂课作为笔算课,所以为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我将通过让学生指名说计算过程、同桌说、再指名说的形式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当然,计算课单有语言思维还远远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