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3177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聚焦第一职责开展日常监督的调研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做起来、做到位,形成监督与接受监督浓厚氛围和良好习惯。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纪委监委,就如何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进行了调研。 实践成效 优化监督结构,厘清监督尺度,增强监督凝聚力。针对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职责、对象、内容和方式的重大调整,在加强审查调查专业化的同时,着力强化监督力量优化组合。进一步明确了党风政风监督室、执纪监督室和案件监督管理室的职责定位和各自分工。成立执纪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风政风监督室统

2、筹协调,纪律监督、派驻监督协同监督的体系。建立派驻机构协作组机制,将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由相关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和执纪监督室负责联系,领导调动派驻机构发挥“探头”作用。赋予执纪监督室初核权,对联系地区和部门发生的涉嫌违纪违法行为可以进行初步核实,对作风类、责任追究类案件初核后,需要立案的,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后开展调查。 健全监督机制,贯通监督维度,增强监督协同力。明确执纪监督室的职责权限、方式手段、工作机制,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实现突破。对日常监督的工作原则、监督对象、监督内容进行界定,规定执纪监督室可以采取列席会议、谈话函询、专项检查、协助巡察、以案促改等十二种日常监督

3、方式,对执纪监督工作可使用的手段、权限及程序进行了规范。同时,健全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衔接机制。理清执纪监督室和派驻机构的监督重点和手段措施,执纪监督室通过牵头主办、分办督办、提级办理、交叉检查等方式,形成机关、派驻机构监督“一体运行”;研究制定纪委监委巡察成果运用实施办法执纪监督、派驻监督与巡察监督协作办法,把协助巡察、督促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 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精度,增强监督穿透力。把严明政治纪律作为监督的首要任务,各执纪监督室对联系地区和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党和

4、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巡视反馈整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监督。主动下沉联系地区、部门和单位进行蹲点调研,开展常态化精准监督,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政治生态和“关键少数”的情况,及时提醒教育。通过日常线索处置、开展谈话函询、参与责任制考核、正风肃纪检查,对班子运行情况、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和政治生态进行研判。 存在问题 监督理念还需再转变。日常监督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转变不及时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虽然我们把严明政治纪律作为日常监督的首要任务,但有效的监督方法还不多,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少数执纪监督室人员仍存在“以案件论英雄”的思维,离开问题线索处置、离开办

5、案不会监督;有的认为日常监督过于宽泛,成绩不易量化、不好评价,思想上不太重视。 监督方法还需再完善。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对日常监督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明确了十二种监督方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常用的也就局限在列席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民主生活会、进行函询谈话、开展正风肃纪检查等少数几项措施,日常监督的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效果还不明显。如,要求执纪监督室在日常监督中,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但如何把握研判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政治生态,缺少统一的研判标准。 监督力量还需再聚合。在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工作中,重视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实现监督最大公约数。但是监督力量的联动性、协同

6、性还不强,衔接还不够顺畅,尚未形成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的工作格局。如,执纪监督室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督促成效还不够明显;执纪监督与派驻监督在工作联系、统筹协调等方面还不够有力,缺少“深度合作”。 监督能力还需再提升。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要求还有差距。如,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只熟悉党纪条规,习惯从政治、纪律的角度思考,但对如何从法律层面开展工作,缺少思路方法。再如,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在一些乡镇成立了派出监察办公室,但对如何开展监察监督,还缺少方法指引。 对策建议 强化政治监督。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

7、实践、推动工作,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融入监督并且落实到位。坚持把政治监督作为日常监督的首要任务,加强对联系地区和部门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立起来。坚持深化“三转”,改变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规范监督方法。牢固树立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的意识,用好纪法两把“尺子”。用好“四种形态”,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做好联系地区和部门谈心谈话工作,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加强形态间的积极转化,增强监督威慑力。紧盯政治生态,针对不同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日常监督方案,定向出招、精准点穴。

8、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线索管理,统筹监督检查,会商责任追究,共享监督信息,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顺畅、协同高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凝聚监督合力。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工作力量,加强衔接配合,实行信息共享,全方位收集掌握联系地区和部门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有关违纪违法情况,通过综合运用巡察成果、问题线索移交、督促整改落实、以案促改等工作,集中研判“森林”状况。着力提升监察监督全覆盖能力,建立动态监督机制,推动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 提升监督能力。深入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快干部队伍深度融合,提高执纪和执法水平。加快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融合各类监督信息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日常监督。健全内控机制,规范监督手段,细化工作流程,严格约束执纪监督行为。 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