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33142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 学习与教育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7.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8. 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9.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10. 教育心理学

2、的发展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1.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学习心理三大问题,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桑代克由此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3.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1.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

3、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3. 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4. 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5. 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6. 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7. 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9.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四

4、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0. 感觉动作阶段(0-2岁)特征:客体永恒性、感觉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集中化、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化)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守恒概念、思维可逆、分类序列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最近儿童在有指导的帮助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11. 初二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17.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随年龄增加影响越来越大)。20. 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

5、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观念上可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理解简述帮助中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21. 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2. 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整体型认知方式与序列型认知方式等。理解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其计算公式是:2=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6、)X100。23. 个体的智力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24.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IQ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为智力障碍。25.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6.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27. 概述学生性格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30.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1.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人

7、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行下效;吃一堑长一智;杯弓蛇影;望梅止渴。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连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理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根据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理解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6.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7.

8、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主要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理解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9.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A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9、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B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14.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5. 布鲁纳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7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第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18.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理解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本身。1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1. 第四章学习动机动机具

10、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或维持功能。2. 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3. 常见的学习动机种类主要有: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泊尔提出)。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4.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个性而异,也可因任务难度而异。在学生完成较难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水平。5. 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6.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

11、于成长需要。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8.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9. 维纳认为人们一般将活动原因归结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部环境。10. 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11.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12.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分为三种:直接强化、

12、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理解简述怎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13. 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归因训练;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使用表扬;合适的反馈。1. 第五章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 典型的学习迁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温故知新。5. 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同化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迁移。理解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6.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

13、在于学习过程。7. 桑代克提出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8. 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论认为,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9.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定势。14. 功能固着即对某物体的某种功能越熟悉,就越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15. 试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1. 第六章

14、知识的学习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6. 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理解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可以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理解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7.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理解简述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0. 简述促进知

15、识概括的主要方法:用好正、反例证;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自觉地进行概括。11. 简述正反例证在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12.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12. 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13. 简答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诊断错误观念、引发认知冲突、理解新

16、观念、应用新观念、反思观念转变过程。14.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短时记忆容量72个组块。15.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6.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17.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8. 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19. 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24.研究认为,最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