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本一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309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教本一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体、教本一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教本一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教本一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教本一家 联手育英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 逐本溯源,体、教本一家体育历史源源流长,学校体育却源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在天津兴办“洋务”,创办北洋水师学堂之后,随着各类学校陆续建立,先是设立兵式体操课程,后在学校中先后出现了田径、垒球、足球多种运动项目。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堂均设“体操课”,并规定“家堂”(幼儿园)和小学以“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期身体,渐启其心智,使之远于浅薄恶习,习于善良之规范为宗旨;中学设体操课,1907年学部通知各省中学,”于体操一门,宜加训练,并规定:“考试体操,如有不及分数者,将来毕业者不入及格之列。”1922年清

2、政府改革学制,将学校中皆设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学校体育应运而生。在管理体制上,清末和民国前期都没有专门的体育组织,从这点说体、教本一家。二、 体育术教育范畴的一个科学分支,体、教就是一家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进行“六艺”教育(射、御、礼、乐、书、数)包括射箭和驾驶马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任务体育是对青少年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柏拉图主张造就身心协调,发展完善的人,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注重教学生骑马、角力、击剑、射箭、游泳、赛马和各种游戏。马克思主义者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3、的教育思想。马克思说:“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种东西:第一是智育,第二是体育,即体操教育和军事体操所传授的东西。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或少年了解一切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一切最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从上不难看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学科体系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是属于教育范畴的一个

4、科学分支,体、教本是一家;但体育科学体系又不同于教育体系,它的实际内容既包括又超越了教育体系。”三、 体、教同属科学体系范畴、本是同根生科学体育是一种人文本位、教育本位、人体本位“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育形态,它伴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进步、教育进步与体育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科学体育以强调体育客观规律为依据,强调身体教育,强调体育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强调育体和育人的一致性,集中放映了体、教两个体系的特征。科学体育是指遵循教育规律,体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体”为对象,以“育”为手段,以身体锻炼为特征,以培养人为目的对学生实施身体教育与通过身体的教育。它既包括了教育的内涵。九年义务教育;全面锻炼身

5、体,促进正常发育;学习部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包括了教育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金牌专业人才的内容。从这点出发,可以说体、教本是同根生,同属于科学体育范畴。从上不难看出,体、教本是同根生,原本是一家,同属于科学体育范畴。体、教结合是顺理成章,本当如此的不争事实,任何不利于体、教结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是割断历史,违背科学的规律。四、 体、教分不开家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相互竞争,有相互依赖的复杂而多变的世界。21世纪不仅要求年青一代具有崇高的理想,有广阔的胸怀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要有较高的素质,科学体育必须发挥其功能

6、,在挖掘青少年身心潜能方面做出贡献,为完成上述历史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体教分不开家,具体说来。1、培养的对象是相同。体、教在培养对象上是相同,都是以青少年为培养对象,各自运用自身的教育手段,遵循共有的规律和特有的规律,施以不同的方法,奔着同一个目标,培养着同一对象,从这点出发,体、教是密不可分的。2、目标是一致的。业余训练(简称业训)是指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体校利用业余时间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的、有组织、有目的体育基础和专项运动训练,它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和结合部,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学校课余训练和体校虽然从显象的关系上分别属体委和教委两个管理体系,但其目标是一致

7、的,教师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改变目的存在的某种粗放的盲目的工作方式,加强目标管理发扬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讲究工作实效,全方位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把全体学生的健康状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代,以健康的体魄跨入新世纪。3、任务是相近的。学校课余训练和体校训练,虽然在教育的特征和阶段、层次上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其内涵、方向是一致的,其任务是相近的,都是为了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发育。全面锻炼身体,是出于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正常发育,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它们同属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教育,促进深重

8、身体形态正常发展,提高人体器官的生理机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它们在任务上是完全相近的。4、目的是相通的。学校业余训练和体校训练教学,都是以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在生产和再创造;都是对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完善和全面提高;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完成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身心素质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管理序列,其目的是通过体育训练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体校是特色学校,其目

9、的和普通学校体育是想通的它既要按普通学校的业训目的去运作,又要实现特色学校,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目的。它们同属于教育与身体活动之中的特殊组织形式,它们的目的是想通的。5、育人功能是完全相溶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第二次医学革命的兴起,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评定一个人是否健康,不应只是身强力壮,没有器质性疾病,还必须在心理上健康,并对社会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教育是学校业余训练和体校教学训练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和个人情绪状态,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水平,使其能够面对挫折与困难,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功能表现在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三位一体。它包括生理素质教育与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的养成等内容,它们在教育功能上是相溶的。 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体、教本一家;体、教不可分家;体、教必须联手育英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