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3042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培训教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共1-23页)案例回放:1.2010.9.9上午 小食堂吴菊芳工伤2.2010.11.5上午 五金莫进波工作3.2010.11上午 朱景祝车祸4.2011.7 一例脑梗塞第一章 安全生产概况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安全第一”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与生产、效益和速度相冲突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2.“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各环节,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流程,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3.“综合治理”就是

2、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安全:人们没有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一种状态,或受到威胁或伤害在5%以下危险:有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一种状态,或受到的威胁或伤害在5%以上推荐精选安全是相对的5%危险是绝对的100%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一、公安机关、安监局、消防局、村委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其原则1.“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 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 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第三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2002年6月

3、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法1、安全生产法五项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权责一致4.社会监督5.综合治理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6、职业病防治法二、行政法规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实施推荐精选2.工伤保险条例三、规章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不得以货币或其他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用品,(举例:多给点钱不发劳动用品),劳动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

4、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2)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 举例:防护用品质量要求?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举例: 1)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推荐精选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四、国家标准1.设计、管理类标准1)作业环境危害方面(设计卫生标准、体力劳动强度、高低温作业、有毒作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等)2)

5、事故管理方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致残程度等)2.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安全生产设备、工具设计原则及安全卫生标准,易发生事故的机械类安全卫生标准,压力机械类安全卫生标准)3.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粉尘防爆、氢气使用、水泥、陶瓷、玻璃防尘技术)4.防护用品类标准(安全帽、过滤式防毒面具、焊接眼面防护具、手套、静电工作服及鞋第四章 安全生产主要法律制度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安全生产保障制度3.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4.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5.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推荐精选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第五章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1.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

6、法机关“刑法坐牢”,(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等)2.行政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由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处罚”,(挪用保险金、挪用公款、违规操作、违章指挥、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拒绝检查等)3.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造成民事损害,由人民法院宣判“赔偿”,举例?4.纪律责任:是指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除了“处分”以外,“没收”违法违纪所得、追缴、退赔(弄虚作假,骗取安全生产相关证照、贪污受贿等)第六章 人员安全管理1.人员安全素质:指安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安全知识

7、与技能要求的总和包括: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力、心理承受适应性能和道德行为约束能力.2.人员安全行为:指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安全素质决定着安全行为包括:情绪、气质、性格、社会知觉、价值观、风俗、环境及物等影响、调节、激励、控制人员安全行为3.一般作业安全管理:推荐精选4.特种作业及人员安全管理特种作业包括哪些岗位?电工、切割、焊接、起重作业、爆破作业、高空作业、矿山作业、危险品运送、锅炉作业等5.人员安全培训1)达到“应知、应理解、应会”2)三级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3)四新: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第七章 安全警示标志1.安全色红色:表示

8、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黄色:表示 注意、警告的意思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2.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主要分成四大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共有66个3.安全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毫米4.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和安全标志水:艳绿色, 空气:淡灰色, 酸或碱:紫色, 液体:里色,水蒸气:大红,气体:中黄色,可燃液体:棕色,氧:淡蓝色第八章 作业现场材料码放管理推荐精选一、 通道要求1. 通道要用黄色线明显标识:通道宽度、高度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办理2. 安全通道上不得堆放作何物品3. 通道应平整,不得凹

9、凸不平,无积水、无油污4. 导线、管道不得横穿通道,防止磕碰二、 操作场所地面的要求1. 操作场所地面不应存放不用的物品2. 导线、管道不得影响作业员的生产活动3. 各种用品根据定置管理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4. 严格整理整顿:特别注意货架上、车间角落、柱子四周、操作台下面、垃圾箱四周等盲区 三、 物料、材料码放要求达到的目标1. 合理地分类存放、减少和缩短运输操作2. 存放过多是一种浪费,应限量定置码放3. 材料堆放在生产区周围会减少生产作业空间4. 采用多层货架以节省空间5. 避免地面摆放材料四、 易燃易爆物品的现场存放要求1. 存放在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实施定置管理,并分类存放。2. 有机

10、溶剂必须盖上瓶盖,以防蒸发和泄漏,保管地点要定期点检,配备消火栓,并有“严禁烟火”安全标识;使用场所必须通风、局部排风系统正常运转。3. 废旧油棉纱存放在带盖的不燃容器内,油污不得洒落在地面,一旦洒落立即擦掉。推荐精选4. 油类周围严禁烟火。5. 油漆保持常温下室内储存,如露天存入需有遮阳防雨措施。6. 乙炔包装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无可燃物存在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7.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用户要做到“五会”、“五不准”。 (1)“五会”: a、会点火。要掌握火等气的原则,

11、使用时先点火,后开气。 b、会装卸减压阀。安装前首先检查连接杆头部的胶皮密封圈有无变殂、脱落;安装时手轮对准钢瓶阀口放正。逆时针旋转上紧。 c、会调风门。火焰调到兰色为最佳。 d、会试漏。对灶具开关、胶管、减压阀、钢瓶角阀等易漏气部位,要经常检查。试漏时应用皂液,不准用明火试漏。 e、会处理紧急事故。 (2)“五不准”: a、不准将钢瓶放在露天烈日下曝晒、雨淋及潮湿场所。 b、不准用明火或热水、蒸汽对钢瓶加热。 c、不准将钢瓶倒置或卧放使用。 d、用户不准私倒残液。 e、液化气不准与其它火源同室使用。推荐精选液化气瓶堆积“如山”液化气瓶与杂物混放8. 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

12、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第九章 常用安全防护技术一、 机械伤害类型1.绞伤 2.物体打击 3.压伤 4.砸伤 5.挤伤 6.烫伤 7.刺割伤推荐精选二、机械伤害原因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上的因素冲床启动须空运行2-3分钟,检查离合器及制动器违规操作不肯定发生安全事故,而是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所以有些人往往认为戴了手套反而感觉更有安全感。三 、电气安全技术推荐精选1. 触电事故的分类:电击与电伤安装空调触到万伏高压 身体冒烟死亡(图) 推荐精选事故现场 27日上午8点左右,在山东省济南经一纬三路附近,一位年仅20岁的安装工在

13、安装空调防护栏时,不慎触到万伏高压电,右侧小腿被烧断,当场身亡。这已是10天之内发生的第二起电击人事件。 2. 触电事故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3. 预防电场技术: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电体封闭起来屏护: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四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推荐精选1.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凡能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物质2)助燃物:凡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2.火灾: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3.火灾的产物:1)火

14、焰 2)热量 3)烟气 4)缺氧4.爆炸分三类:1)物理爆炸: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如压力容器的破裂形成爆炸 2)化学爆炸: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炸药爆炸等 3)核爆炸:核裂变、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爆炸5.爆炸的危害:直接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造成火灾6.防止产生燃烧的基本技术: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7.防止爆炸的基本技术:1)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2)加强通风排气 3)隔离存放 4)采用密闭措施 5)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6)隔绝空气 7)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例:小榄紫荆加油站选址?(方圆5公里内不能有居民及学校)推荐精选五、灭火1.灭火方法:1)隔离灭火法:把可燃物与点火源或助燃物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举例: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体和液体的通道;拆除与火源相连的易燃建筑物。 2)窒息灭火法: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举例:石棉布、湿棉被、湿帆布 3)冷却灭火法: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自会中止。例如:水、固体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