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3006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详细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五大连池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 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Jl人违池地绘的内部陶圧結构地山iA. 圈层B.圈层C.圈层D.圈层【分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 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圈)、 地幔(圈)、地核(圈)。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解答】解:读图可知,为地壳、为地幔、为外核、为内核,从

2、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上地幔中有软流层。故选: B。2.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 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 一般都要间隔 10 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 秒”,在这 12 秒中 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分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 液和气体

3、中传播.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 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 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解答】解:由题,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故选:A。3.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 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亚皿梵阿3K至附fl耶85ffl地那旨更嘗丽剧ns圏A. 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B. 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C. 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D. 地形

4、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 - 45千米。其中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 只有几千米。【解答】解:从图中看出:莫霍面有弯曲,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再根据所学知识:莫霍界面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线;地表形态的起伏取决于地壳厚度的 变化。故选: D。4. 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 都能通过固体传播 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传播的速度相同 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A. B. C. D. 【分析】地震波横波(S)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P)可

5、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 质.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态的主要依据是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 消失.【解答】解: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固体,但纵波也能通过液态和气体,但横波不能;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横波、纵波的速度都要发生变化。故选:Do5.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 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 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D. 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分析】读图可知,图中M界面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 仅

6、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 千米可知,图中M界面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 莫霍面.【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 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山 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0千米左右;板块张裂处地壳较 薄,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较厚。故选: Bo6生物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只有生物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B.C.D.分析】生物圈是

7、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 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 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 上部,故 A 为生物圈,它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 圈层之中, 正确。除生物圈外,其它圈层也存在生命, 错误;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 的圈层, 错误。故选: D。7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

8、B、C三部分组成,其中A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C 圈的主体是陆地上的冰川D.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的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 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 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F为地幔,G为地核.【解答】解:从图上看,G为地核,F和E共同构成地幔,D所在圈层是地壳,D、E、F、G为地球内部圈层,B错误;A、B、C共同构成外部圈层,其中C圈层为水圈,图中B 圈层位于大气圈层底部,C圈层全部、地壳上部,为生物圈,A、

9、C错误;地球的四大圈 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Do8“庐山三叠泉瀑布”位于江西庐山风景区,涧水汇合,循着天工琢成的三级“冰阶”断崖 折叠而下。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如图 为“三叠泉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三叠泉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B. 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 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分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解答】解:各圈层之间可

10、以相互渗透,但不能说相互重叠,A错误; 地球的各圈层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存 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转化,故C错误,B正确。物质运动的能量有的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有的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 B。9.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如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M1IF一A. 是地壳, 是地幔, 是地核B. 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C. 甲波是纵波乙波是横波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分析】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解答】解:从图中看,甲波是纵波,乙波是横

11、波。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 而增快;层深2900千米,是地壳和地幔、是外核、是内核;甲波由层进入层 波速急剧下降;乙波可以通过地幔,但无法通过地核。故选: C。10.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发生5.2 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属浅源地震,震中正位于广西广东交界处。如图是地球内部 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B. 发生地震时,家在北流市的市民会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感觉到左右摇晃C. 玉林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 震源位于图中B层【分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

12、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 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圈)、 地幔(圈)、地核(圈)。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解答】解A、震中正位于广西广东交界处,远离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错;B、发生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面,家在北流市的市民会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感觉到左 右摇晃,故对;C、玉林地震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故错;D、震源深度10公里,应该在地壳,图中A层为地壳,故错;11莫霍面深度不一。如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 11题。37.037 5某匡垠吏養箔曲

13、等深线,分治塑据图可推断( )A. 地地壳厚度最薄B. 地金属矿产丰富C. 地地幔深度最浅D. 地地下水埋藏深【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 - 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解答】解: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处等深线为(38.5, 39),处等深线(35.0,35.5),处等深线值为(37.5, 38.0),处等深线的值为(35.0, 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处等深线比处都深,因此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

14、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金属矿产的岩石, B 对;从图中看,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12生物圈的特点有()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特殊圈层; 是外部圈层中质量最大,空间最广的圈层; 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是不单独占有空间,融合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中的圈层。A.B.C.D.【分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特殊圈层,是自然界 地理环境系

15、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包括了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部, 正确。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空间最广的是大气圈, 错误。故选:Do13. 日本探测船“地球号”,从海底向下钻入7 000 米深处,进行探测、钻孔、取样。这是人类首次尝试钻入地幔层,科学家希望能够揭开地震的成因。据此完成:有关此次钻探到达的地下圈层及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均匀B. 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C. 地核分外地核和内地核,以铁、镍为主D. 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海洋中钻探7000 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此次钻探可能到达地幔,地幔的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B 正确;钻探不能到达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