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2834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修改后(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乐市贝林中心学校 四 年级组语文教案 课题20、古诗两首二次备课记录教学内容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方法与过程: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 学重 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

2、的思想感情。教 学难 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重难点办法学情分析预习要求第(一)课时 课 题20、古诗两首二次备课记录教 学内 容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课 时目 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4、交流初步感受。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

3、说说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一)理解第一、二句诗。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二)理解第三、四句诗。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

4、读。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板书设计课后小计第(二)课时 课题20、古诗两首二次备课记录教 学内 容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课 时目 标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

5、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2、各组汇报交流。(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板书设计课后小计博乐市贝林中心学校 四 年级组语文教案 课题21 搭石 二次备

6、课记录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生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方法与过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 学重 点学习生字新词,读议理解课文内容。教 学难 点从对“搭石”的描写中感悟乡亲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解决重难点办法学情分析预习要求第(一)课时 课 题21、搭石二次备课记录教 学内 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课 时目 标认识7

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三、出示

8、图片“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

9、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设计课后小计第(二)课时 课题21、搭石二次备课记录教 学内 容朗读重点句子,感悟美感悟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课 时目 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教学过程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

10、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

11、:“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板书设计课后小计博乐市贝林中心学校 四 年级组语文教案 课题第二十二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次备课记录教学内容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懂课文

1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方法与过程: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 学重 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教 学难 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解决重难点办法学情分析预习要求第(一)课时 课 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二次备课记录教 学内 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 时目 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美丽的宝岛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居住在祖国大陆3.9万台湾同胞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故乡。生活在台湾岛上的人民,是我们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手足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