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2727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分卷(60分)和卷(9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均不得分。第卷(60分)一、(共4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百舸 沉疴 苛捐杂税 一气呵成B.遏止 揭晓 残碑断碣 竭泽而渔C.寒暄 渲染 煊赫一时 喧宾夺主D.憔悴 淬火 出类拔萃 心力交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C.落日跳跃着、颤抖

2、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只早年间日日提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 。(2)倒不是我特别害怕 ,而是惦念亲人。(3)此后要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 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4)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_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A.沉寂 孤寂 徜徉 抑制B.孤寂 沉寂 徜徉 遏制C.沉寂 孤寂 徘徊 抑

3、制D.孤寂 沉寂 徘徊 遏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

4、,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电视广播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整理身居异乡的寂寞、孤独与空虚。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该由谁来肩负国家兴亡的重任、主

5、宰民族盛衰的命运这一重大问题。 C“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D“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运用象征手法,写出在黑暗的旧中国,离乡之人在旅途中悲惨不幸的命运。7下面一首为戴复古所写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A. B. C. D. 8下面作家作品及国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6、A.闻一多死水中 B.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中C.梭罗神的一滴英 D.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9死水中“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以声衬寂、以动衬静,有力地写出了死水的沉寂。这种手法古诗中经常采用,下面古诗没有使用以动衬静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或师焉,或不焉C.山川相缪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举匏尊以相属 无以至千里11“而”字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7、B.吾尝终日而思矣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则群聚而笑之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食用) 凌万顷这茫然(越过)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 故为之文以志(记)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穷山之高而止C.吾从而师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凌万顷之茫然”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何为其

8、然也 D.渺渺兮予怀二、(共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啰嗦的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里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蓬船”,白蓬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

9、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蓬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蓬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再两扇“定蓬”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仓有两道,后仓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壮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蓬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蓬顶离你的头有两三

10、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稍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如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很短的,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鱼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殇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

11、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薜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

12、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山下,本来可以给你介绍,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节选周作人乌篷船15下列关于“乌篷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篷船按种类分为两类:一类是蓬涂黑漆的,一类是蓬涂白漆的。涂白漆的专作航船用,可乘坐远行;涂黑漆的,只作附近游览之用。B.乌篷船按大小可分三种:大的叫“四明瓦”,次之为“三明瓦”,最小的称“脚划船”。C.以“明瓦”作船名,本是一种借代称谓,也可用于与它船相区别,如“三明瓦”是指船上“中仓有两道,后仓有一道明瓦也”,与“四明瓦”不同。D.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

13、滑稽而不可怕,这种雕饰唯乌篷船具有。16关于乘坐乌篷船的常识,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乘坐乌篷船,可远行,可近游;可昼观,可夜闻;可饮酒,可品茗行动自如。B.乘坐乌篷船,不可性急,应有“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超然心态。C.乘坐脚划船,可尽情享受江南水乡情趣,但一定注意危险,不可把两手露出在外边。D.乌篷船中以乘坐“三明瓦”最为适宜,一者乘坐尽可悠闲,二者很少危险。1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寥寥数语,为乌篷船披了一片民间工艺美术的稚拙浑朴的衣裳。B.“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

14、接近。”一个特写镜头,尽摄乘脚划船(亦称小船)会有的特殊感觉和视觉。C.“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D.本文从开头至结尾,没有对家乡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所以使得本文显得琐细和平淡,读之乏味,如同嚼蜡。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劝学赤壁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