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2701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竹竿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竹竿在农村随处可见,容易收集,如果我们巧妙得把它用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能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还能给学生增添许多乐趣,提高教学效果。一、巧做游戏1、扫雷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站成一个圆圈,选一人手持竹竿站在圆心,竹竿的另一端着地。游戏开始,持竿人用竹竿向逆时针时方向横扫,先慢后快。竹竿从两个人脚下通过时,大家都要腾空跳起来。如被竹竿碰到,立即罚出圈外,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被罚出去的人少为胜。2、翻竹竿竹竿长约2.5米,直立地面,一人扶杆,另一人手握竿的下端,侧转身经一个方向翻转,手不能离竿,比姿势低翻得快、次数多为胜。另外一种方法是翻转竿人双手握一端翻转。3、

2、扶竿接力篮球场地一块。竹竿若干根。每组3人先扶竿,前后站立,面向起跑线,相距510米。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每根竹竿由一人扶着。鸣笛后,排头第一人跑出接替第一扶竿人,该扶棒人迅速跑去接替第二个扶竿人,依次类推。当排头第一人接替第一扶竿者扶稳竿后,该组第二人才可跑出。4、步伐一致每队6人,男女不限。纵向排列,右腿绑在竹竿上,同步迈进。以整个竹竿的最末位置过终点线为比赛结束。计时排定名次。5、棍子蜈蚣 学生排成一路纵队,两手体侧(或两腿间)同握一根竹竿学蜈蚣走路。或将学生排成一列横队,两手体前同握一根竹竿,向前走或跑均可,绕过前边一定距离,再返回,赛合作、赛速度。6、跳竹竿将两根长木杠平行

3、排放,上放8根竹竿,分成4队,操竹竿者为8个男子,每边4人,双手拿竹竿对面相向。一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点,操竹竿的人在音乐或按鼓点节拍,敲一下木杠合一下竹竿,或是敲两下木杠,合一下竹竿。学生便在竹竿之间跳跃,不能让竹竿碰着脚,跳的方式为“单跳”和“双跳”两种。7、坐“花轿”。竹竿长约2.5米两根,作为“轿杆”。2人或4人做“轿夫”,12人“坐轿”。“轿夫”手握竹竿一头;“坐轿人”在中间,手握竹竿。“轿夫”和“坐轿人”在音乐的伴奏下“抬轿”和“坐轿”,步伐整齐,并可模仿“抬轿”。二、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1、迎面接力跑教学中,在起跑线处插一竹竿,规定接棒人站在竿的左侧,并以右臂从竿的右侧向前伸出接棒。

4、接棒人接棒后,从竿的左侧跑出,可防止学生冲撞和抢跑。2、短跑教学中,让学生甲将两根细竹竿放在腋下用两手分别握住前端,学生乙用手抓住竹竿的后端,甲同学用力向前跑,乙同学施加反方向阻力,采用下坡跑或上坡跑,可提高短跑后蹬跑技术。3、高抬腿跑教学中,学生大腿往往抬不高,如在体前横放一竹竿,学生练习时要求达到竹竿高度,一可纠正抬腿不高;二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4、立定跳远教学中,在自己所跳远度前2030厘米处横放一根高度为1020厘米的竹竿,要求学生从横杆上跳过去,可培养学生小腿前伸意识。5、跳远教学中,在起跳板前1.52米处横放一根细竹竿,高4060厘米,起跳后要求学生越过竹竿,可纠正学生“起跳角度不

5、合理”的错误。6、俯卧式跳高教学中,将竹竿斜插在地面上,让学生走12步起跳,然后用摆动腿落地,通过此练习,可使学生掌握腾空后身体在空中围绕横竿进行旋转河沿身纵轴进行旋转达动作。7、铅球教学中,在支撑脚的前一步横放一根高1.82.4米(视学生身高而定)的竹竿,让学生将铅球从竹竿上面推过去,纠正学生推铅球出手角度低的错误。三、其它方面用途1、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在跃起前方放一根细竹竿,让学生跃过,可解决腾空高度和撑地远度的问题。2、细竹竿一根,两名学生各持一端呈水平,让学生用双脚或单脚起跳向侧做连续越过垂直障碍的练习,或让学生沿横竿练习“之”字跳,可发展学生弹跳力。3、将两根竹竿插在地上,系一根橡皮筋可作简易跳高架或排球网。4、竹竿一根,上面系挂一个小排球,让学生做纵跳摸高练习。5、在跑道上每隔2.53.0米插1根竹竿,共插56根作障碍物,让学生绕竹竿成蛇形跑,提高协调性,达到训练对身体控制能力的目的。6、跳竹。把竹竿弯成弓形,将竹竿两端插入土中,游戏者依次从竹弓的最高处跳过。7、跳竿。竹竿四根。两人相向持竿,两根竹竿横放在两人体前地面作为搁杆。持竿者按一定的节奏沿搁杆左右分、合移动竹竿,跳杆者用双足或单足交替跳跃。动作要协调有序,配合默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