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2700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 须努力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 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因为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 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 基础。这就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的缘由。在倡导素质教育中提出了全面素质,即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 质。从一定意义上说, 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 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当今的“健康”概念,已不再是单纯地指机体(或身体 )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

2、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 康、心理 (或精神 )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往往影 响机体健康, 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 同时, 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 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 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理障碍或心理偏差。那么判断学生心理 健康与否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般说来,判断心理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 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 的现象都属于不健康,如目前中小学生

3、存在着诸如嫉妒、自 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 乃至自杀、 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 都属于适应性问题。 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 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 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不成问题。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性的指 标。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素质 的发展上。这里的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 力因素, 即人格因素。 智力因素又包括感知觉能力 (特别是观 察能力 )、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和操作技能,其中 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良

4、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包括 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也包括诸如敏捷 性、灵活性、独创 (创造)性、批判 (分析)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 质。非智力因素或人格素质,是指智力活动以外又能对智力 活动产生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崇高的理想、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因此,我们在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从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来阐述,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二、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一个温饱尚未得到解决的社会,是顾不上什么心理问 题的。但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应激状

5、态的持续、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 方式的变革,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 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健康教育 过去没有而现在出现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 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原因在哪儿 ?其一,外部社会原因。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 种各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 看”的消极现象, 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 心理。 (2)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的条件下, 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

6、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挫折感和人格障碍, 甚至萌发 “轻生” 的念头。(3)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对于女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 性、懒惰、 独立性差、 依赖性强、 不够合群等毛病严重。 (4) 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 要原因。所有这一切,都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其二,学生自身原因。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 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是青少年期, 即心理学家所称谓的“危机期” 。一些心理学家从西方社会 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青少年 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藐视法律

7、、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 为个体发展的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反社会行为,要 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这种观点表现在各派心理学家的思 想上。例如,斯普兰格(E. Spranser)将这个时期比喻为“疾 风怒涛”阶段;霍林渥斯(LS. H。llinzw。dh)称这个时期为” 心理断乳期”;艾理克森(E. H. Erikson)提出,这个时期的发 展任务就是避免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等等。我们不必照搬西方心理学家的这些观点, 但是,青少年期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这个阶 段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 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 导自己行为的

8、时期; 另一方面, 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 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 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容易出现逆反、 对抗心理。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 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必然是两极 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 向成熟、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种种矛盾,使之日渐趋于成 熟化。处理不好,必然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 题。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也没有 统一的程序,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

9、(一)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发达国家一直受到重视,今天,它又 被我国教育领导部门列入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之中,并写 进中央的文件。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 康教育是门科学,科学性是其灵魂,坚持科学态度是教育工 作者的职业要求。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理 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 实。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其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 童青少年。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了心理依据。学校心理

10、学家进入学校,不仅为学生防止 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工作,而且也是学习辅 导、职业指导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 坚持客观性原则,特别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我们中 小学教师,尤其是直接参与心理教育预防、咨询、评价和矫 正的人员,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他 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二)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 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 完全地尊重他们。首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 好的人格。许多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尊 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11、就意味着信任 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 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学 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 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 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教师要建立这样 的信念: 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 因此,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包 括同情性理解和认识性理解两种。同情性理解,是指教师要 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当事人的眼睛去看,用当事人的耳朵去 听,用当事人的心去体会,设身处地地理解

12、他们的忧伤与痛 苦。认识性理解,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 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 放矢。(三)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消极性目标和积极性目标。消极性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性目标 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 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 最佳状态,使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 趋完美。从积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有心理 行为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自己。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由 此可见,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模式,而不 是医学化模式。

13、(四)全体与个别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成为“四有” 人才,成为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当然也同时预防各种心 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于较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心理 行为问题的个别学生要做到个别辅导。可见,在心理健康教 育的对象上,应坚持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般的 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面向全体的教育方式,而对于 少数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 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相应措施。(五)助人自助,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教育,教师的任务是助人。但无论 是教育还是辅导,最终目的是通

14、过助人以达到学生自助,即 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如果教师越俎代 庖,对应该学生做的事也加以包办,不仅无助于其心理行为 问题的解决, 反而会害了学生。 因此,教师只能为学生引路, 不能代替学生走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 “助人”和“促进学生自助”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六)允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百花齐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集体讲座或开展实践 活动课, 这就涉及到教材问题。 现在各地出了许多有关教材, 针对大学和中小学都有。需要指出的是,教材的编写要有一 个指导思想。据我所知,教育部正在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指 导纲要。我自己觉得有这么几套教材较好。一套是沃

15、建中主 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心理导向和中学生心理 导向。该丛书的特点是, 其一, 与学校工作学制是一致的, 中小学每年级的上、下学期均有一本。其二,实践性强,全 套书几乎不讲理论,都是实践例子,追求实效性。一套是焦 向英主编、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心理素质培养 。该丛书的 特点是,其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为每个年级都编写了一 本,另有配套的教师指导用书。其二,可操作性强,全套书 突出活动情境设计,用深入浅出的事例说明人生的哲理。另 外,上海也出版了这类教材。据我所知,早在 1987 年黄浦 区教育局和黄浦区教育学院发起、徐崇文编写的心理品质 培养 ),这本书主要从非智力因素人手。有两点必须指出

16、,一 是允许一纲多本,但“多本”目前已有了,国家教育部要尽 快拿出“指导纲要”来;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 育,所编的任何一本教科书,最好不要满足于课堂效应,而 要重视实效和实用性。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增强耐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地说,我认为,应该 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 种心理行为问题, 以便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 顺利完成学业。 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是积极预防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卫生方 面,应坚持的原则有: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 要按照不同年级或年龄安排好生活节奏;要正面教育,引导 学生情绪情感良性发展; 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 (包括性 教育 );要根据学生气质、 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点, 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