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26910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附录3 考核试题题库一.单选题1.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A)。A.生产性粉尘 B.无机性粉尘 C. 有机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2.( A )措施是防治尘肺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 B.个体防护 C.教育培训 D.加大处罚3.含游离二氧化硅10% 以上的粉尘,称为(A )。 A.矽尘 B.石棉尘 C.电焊烟尘 D.铸造尘4.下列粉尘中,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D )。 A.煤尘 B.石墨尘 C.水泥尘 D.矽尘5.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A )。 A.矽肺 B.石棉肺 C.电焊工尘肺 D.其他尘肺6.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

2、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B )。 A.职业危害 B.职业病 C.职业危害因素 D.传染病7.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逸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B)。 A.全面通风 B.局部排风 C.屋顶通风 D.个体防护8.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A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 B隔声 C减振 D阻尼降噪9.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采取(C )的方式降低噪声。 A隔声间 B隔声罩 C吸声处理 D消声器10.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B )dB的降噪效果。 A13 B512 C1215 D152011.通风除尘是控制(B)的一种方法。 A

3、粉尘产生 B粉尘产生源 C抑制扬尘 D粉尘吸入12.佩带耳塞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 (C)A对声源进行控制 B传播途径的控制 C对接收者的保护 D吸声13.在局部排风装置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是(B )。 A.风管 B.排风罩 C.风机 D.净化装置14.在局部排风装置中,作为通风系统中的动力部分是(C )。 A.风管 B.排风罩 C.风机 D.净化装置1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B )承担。 A.人民医院 B.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C.社康中心 D.私立医院16.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

4、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 B)。 A.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 B.职业病、职业禁忌证C.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 D.职业病、疑似职业病17.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A )。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18.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 A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放射因素19.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D )。 A.正己烷 B.二氯乙烷 C.三氯乙烯 D.苯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

5、者在( B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生产活动 B.职业活动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2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 D )关系。 A.剂量 B.效应 C.对应 D.剂量效应22.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B )。 A.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B.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证C.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D.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23. 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 ( D )A.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B.用人单位应

6、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D.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4.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D )。 A.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B.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C.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D.以上都是2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C )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用人单位 D.医疗卫生机构26. 职业病指( D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

7、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7.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28.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 D )。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D.上岗前 、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2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 D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月经期 B.婚期 C. 孕期 D. 孕期、哺乳期30.劳

8、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C )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31.可引起腹绞痛的化学物是( B )。 A.碘甲烷 B.铅 C.苯 D.氯丙烯32.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 C )种。 A.130 B.131 C.132 D.1333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 B )的职责。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职业健康监护机构 D.卫生行政部门34.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

9、C )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30 B.60 C.90 D.12035. 正己烷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 36.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37.三氯乙烯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D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38.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 A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39. 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 C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40.噪声(85dB以

10、上)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41. 振动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C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42.高温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43.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C )。 A.1年 B.半年 C.2年 D.3年44.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苯所致白血病属于( B )。 A.职业性化学中毒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皮肤病 D.其他职业病45.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手臂振动病属于( A )。 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皮肤病 D.其他职业病46.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噪声聋属于( C

11、 )。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D.其他职业病4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A )。 A.职业性化学中毒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皮肤病 D.其他职业病48.经口中毒患者,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多长时间内均应洗胃? ( C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49.毒物是否引起中毒,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决定的? ( D )A.毒物的种类 B.人体接触毒物的途径C.人体接触毒物的时间 D.毒物在机体内剂量的水平50. 粉尘的超限倍数是( B )。 A.1 B.2 C.3 D.451.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

12、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 A )。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52.工作场所三氯乙烯的PC-TWA接触限值为( C )。 A.20 B.25 C.30 D.3553.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B.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C.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D.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54.以下哪项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 ( A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55.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C )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A.6 B.7 C.8 D.956. 对突发化学品中毒导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最重要的措施是( B )。 A.电击除颤 B.心脏按压 C.畅通气道 D.建立静脉通道57.苯,毒性较高,是一种( C )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