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32659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富有弹性 3、能力目标: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 教

2、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

3、好似一根管子。 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作品简析: 此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与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

4、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又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艺术处理: 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音调,舒展、开

5、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对我国内蒙的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歌曲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有所了解。b、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特点,在歌曲的演唱中保持气息的连贯、母音的圆润,采用无声换气,一句一口气,保持歌唱状态,咬吐字注意柔和,此歌歌词为“江阳”辙,歌唱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运用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唱、穿鼻归韵等方法。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 四、作业: 掌握内蒙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