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32574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编稿:程彦芳 审稿:王 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涉及“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用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及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波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某些句式特点,特别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

2、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导致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精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当有足够的结识。知识解说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背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来宾)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3、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之马)、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背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例,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谓语前置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

4、顺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慨句或疑问句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分开。这种句式我们把它称为主谓倒装句,也叫谓语前置。比较少见。例,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10、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之谓我爱宜乎)状语(介宾构造)后置句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在补语位置的成分要以状语来理解

5、,即翻译的时候大多数要提到谓语的前面去。在文言文中,状语常常由介宾短语充当,在介词构造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词,常用格式有如下几种。介词构造“于”式,由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位于动词后作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应当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1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介宾构造“乎”式,由介词“乎”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背面作补语,这种状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6、师之。(师说)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侍坐)介词构造“以”式,由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背面作补语,这种状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15、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16、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固定构造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构造。“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例,1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7、,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18、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构造。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称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例,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孰与(若)、与疏 表达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构造。只表达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同样)”。例,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23、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表达总结性判断的固定构造。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构造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乎”是句末语调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例,2、诗云:“她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5、闻道百,觉得莫己若也,我之谓也。(秋水) 因此此式由于介词“以”,具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可译为 “用来的工具(措施、方式)”、“的因素”等。例,6、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吾所觉得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达如何看待或处置某

9、人或某事的固定构造。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具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如何”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例,2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9、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如何、奈何、若何此式都表疑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30、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为(w)、何以为(wi) 都是表达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构造。其中“何”

10、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替代;“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达疑问的语调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例, 3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何之有 表达宾语前置的固定构造,含反问语调。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构造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例, 34、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3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不亦乎 表达反问的固定构造。其中“亦”

11、没有实在乎义,只起加强语调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调词替代。可译为“不是吗”。例, 3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六则)3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得无乎 表达反问的固定构造。它的语调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调词替代。可译为“该不会吧”、“难道是吧”、“能不吗”。同义构造尚有“得毋乎”、“得非乎”等。例,38、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3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无乃乎 表达测度疑问的固定构造。它表达出来的语调是委婉的

12、。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调词替代。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构造尚有“非乃乎”、“不乃乎”等。例,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4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题型解读例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规定答题。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注释: 括:箭的末端。将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山有竹

13、,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译文:(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译文:【答案】()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如果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解析】(1)注意词语“柔”、“斩”、“达”、“犀革”;()注意词语“羽”、“镞”、“砺”及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亦乎”。【参照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我爱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目前所具有的才干,如果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能赶得上你吗?”子

14、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孔子说:“(如果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拜了又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例2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译文:(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译文: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译文: 【答案】(1)与交通便利的大都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虽然是近来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擅自利。【解析】(1)句中重要词语:去(距离)、或(有的)。()句中重要词语:以(来)。“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3)句中重要词语:丰(使富足)、自私(自擅自利)。例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译文:(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译文:【答案】()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子女,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