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32536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八上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八)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的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不同试管中,之后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纯冰对应曲线、淡盐冰对应曲线、浓盐冰对应曲线)。(1) 如图甲,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是 (选填“A”或“B”)

2、。(2) 分析图乙可知,盐水冰和纯冰这一类固体都属于 ,在熔化过程中都要 热量,但含盐浓度越大, 越低。(3) 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还发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选填“快”或“慢”)。(4) 本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5) 若某次雪后气温为 5C,则撒盐浓度达到曲线 (选填图乙中相应序号)对应的浓度为宜。2. 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01234567甲的温度/C3540454954586367乙的温度/C4446484848484950 (1) 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

3、是 (选填“海波”或“蜡”)。(2) 在 t=6min 时,乙物体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 如图所示,可以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4)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3. 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从冰的温度 7C 开始,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冰完全熔化,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2 甲、乙所示。(1) 实验刚开始,小明测冰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2 丙所示,此示数是 C,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冰

4、的熔点是 C。(2) 小红未对碎冰进行加热,可是碎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 (选填“甲”或“乙”)图。4.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 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2) 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3) 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填

5、“能”或“不能”)沸腾;(4) 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烧杯中的水过多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5. 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温度计石棉网装水的烧杯酒精灯装有海波的试管(2) 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 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3) 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 C。(4) 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 段(选填“AB

6、”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5) 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 48C 时,其状态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6. 某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 装置甲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 。(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当加热到 15min 时,该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3)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丙。则试管中 (填“水的质量增加”或“冰的质量增加”或“冰与水的质量均不变”)。答案1. 【答案】(1) A (2)

7、晶体;吸收;熔点(3) 快(4) 防止偶然性的发生,获得普遍的规律(5) 【解析】(1) 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 装置将试管放入温水中,B 装置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酒精灯火焰温度较高,冰熔化时间较短,且受热不均匀,因此最佳选择是 A;这种选择的优点是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容易记录实验数据;(2) 分析图乙可知,盐水冰和纯冰这一类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都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含盐浓度越大,熔点越低;(3) 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熔化前升高相同的温度,浓盐冰对应曲线加热时间最短,所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4)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防止

8、偶然性的发生,获得普遍的规律;(5) 若某次雪后气温为 5C,为了使雪在 5C 以下就能熔化,即熔点低于 5C,则撒盐浓度达到曲线对应的浓度为宜。2. 【答案】(1) 蜡(2) 液(3) C(4) 可能会错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阶段【解析】(1) 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甲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随加热时间持续升高,可以判断甲是蜡。(2)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有固定的熔点,为海波,且在 t=6min 时已经熔化完毕,故处于液态。(3) 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熔化前、后温度随加热时间升高,则只有C可以描述晶体熔化,故C符合题意。(4) 由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不是一直持续的,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

9、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错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阶段。3. 【答案】(1) 13;0 (2) 错误;甲【解析】(1)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C,所以其示数为 13C;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0C 不变,其熔点为 0C。(2) 小红未对碎冰进行加热,可是碎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冰会从室内吸收热量。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甲,因为不对冰加热,冰熔化时间要更长。4. 【答案】(1) 温度计(2) 晶体(3) 不能(4) 【解析】(1) 安装时,从下往上调节,最后应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质中。(2) 不

10、断加热,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该物质属于晶体。(3) 由图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物质能达到沸点,但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4) 烧杯中的水过多,温度上升比较缓慢,符合题意;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物质熔化较快,温度上升较快,不符合题意;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试管壁温度比较高,温度计示数上升快,不符合题意。5. 【答案】(1) (2) 小颗粒(3) 42 (4) BC (5) C【解析】(1) 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海波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装有海波的试管,最后安装温度计。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2) 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3)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C,示数是 42C。(4) 海波在 BC 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C 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5) BC 段海波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48C 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 48C,此时其状态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6. 【答案】(1) 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或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2) 固液共存;晶体(3) 冰的质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