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2515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一:名词解释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 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 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 活基础设施。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 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

2、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其主要功 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 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 系统。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 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 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 社区发展

3、、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 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 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 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 游活动的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包括各种历史古 迹、古今建筑、民族风俗等。最小可存活种群(MVP):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本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 99%的概率存活

4、1000年的最小种群。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自然保护区群:在某一区域内,为便于管理而建立的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体。自然保护区域:在一个地理单元内,为有效保护相同的对象而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多个自然保护 区。生物资源(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 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 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设施:指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

5、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人工 构筑和场所。标识: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和人工设施进行标示、说明或导引的特定文字、图形和符号。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类型划分:二、简答题常见旅游项目类型: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一一要求有较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旅游资源可能 不一定是游客关心的重点,但自然环境要好;观光类旅游项目一一要求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较好的交通条件。体验类旅游项目一一主要野外探险项目,野餐野营项目,拓展训练项目等,一般不要求太多的人工服务设施,对旅游资源要求不高。 科教类旅游项目一一此类项目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求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一些人工辅助 设施,开展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旅

6、游教育活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该重点推广的。和宣 教可以一并考虑。民俗类旅游项目一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或者宗教信仰地区适宜开展此 类项目。自然保护区单体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一一动植物的情况(种类、数量等)、 植被的情况(类型、分布等)、社会经济情况(居民、产业、收入等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资 源类型、开发方式等);确定自然保护区类型一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易识别、查找,三大 类九个类型;功能区划分一一三区面积和位置的确定依据、方法,三区边界的确定; 工程设施的规划布局一一保护管理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宣传教育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 旅游规划、多种经营规划、社区共管规划;建设投资预

7、算一一基础建设费用、仪器设备费 用、管理费用; 人员安排一一要多少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标识系统的分类:按管理目的划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 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标识、公共 服务设施标识。 按设施类型划分: 建筑设施标识: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检查站、 监测站、防火塔、道路、桥梁、厕所等。 非建筑设施标识:围栏、界碑、界桩、各种宣 传牌、指示牌(动植物、喷泉、矿石)等。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般条件: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或者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系 统区域,如森林、草原、荒漠、海域、海岸、岛屿、内陆水域等;珍稀、

8、濒危或者有特殊保 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或者重要遗传资源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 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如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其 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 规划与设计、防火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工程规划与设计、科研与宣教工程规划与设计、 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设计、生物廊道的规划与设计科研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资源状况确定科研项目的类型与开 展方式。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应选择自然保护区内特有,或具有保护

9、区特色的物种、生态系 统等。研究对象位于自然保护区内,便于调查和样品采集;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研究 内容和方式。科研项目应适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研究难度不应太大。一般来讲保 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开展的研究应服务于保护,是应用研究而不是基 础研究。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基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便于保护区 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旅游环境容 量分析;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出入口与售票中心、游览道路、游憩服务设施、停车场、厕所、 旅游标识与解说等设施)。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步骤: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一一空

10、间数据(植被图、高程图、土地 利用图、地形图、保护区分布图、生物地理分区图、行政区划图等)、生态系统数据(植被类 型结构、功能、分布、受威胁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等)、物种数据(动植物分布、数量、受威 胁状况、栖息地现状等); 规划单元划分和评估(地理、生态、生物)一一地形地貌、水 系、植被、行政区划、人工设施(道路、建筑等); 确定准则和标准,筛选优先保护目标 生态系统评价准则(a.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类型;b.反应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c.只在中国分布;d.物种丰富度高;e.特殊生境;f.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服务功能地区)、物种 评价标准(a.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物种;b.地区特有物种;

11、c.地区罕见或数量极为稀少的 珍稀种类;d.国际上较为关注的物种(如IUCN红皮书物种、CITES附录物种);e.其他具有 重大科研价值物种或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物种;f.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的种类);分析生物多样 性热点地区;找出保护空缺分析;提出新的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保护空缺分析步骤:植被类型图:是GAP分析的基础数据层,可通过已有植被图或遥感影像 图解译或数字化图象资料得到。物种分布图:野外调查。地理单元,物种出没数据库,植 被类型图,物种适宜生境类型。物种丰富度图:GIS,空间叠加。土地所有权和管理状态图: 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集体、私有等。寻找空白地区:每一物种或生态系统应被保护。

12、比较。计分法:根据一个或一组指标计算各单元的得分,把这些单元依得分大小排序,然后根据保护 要求取位于前m位的单元,作为保护区网络的备选地点。 一般常用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 性、分类多样性、稀有性、斑块面积。 计分法分析步骤:首先要把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 个单元,单元可以是规则的栅格,或不规则的栅格如生境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要提出一 个或一组指标。量化各单元保护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得分高的单元表明其保护价值也高。 根据保护目标选定备选单元。迭代法:首先要确定自然保护区体系设汁的目标,如以最少的单元数或总面积使所有物种至少 出现一次;然后把研究区域分成若干单元,制定筛选单元的算法(一组规则),每一步

13、往备选地 点集添加的单元最大程度地补充备选地点集中单元的属性,即每次添加的单元对整个保护区网 络的代表件贡献最大,直到达到预定目标。 迭代法的步骤:这一步是可选的,根据要求, 在选择开始前就包括某些单元,如已建的保护区,或已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的单元;选择包 含唯一物种的单元;确定次一级最稀有的物种,选择那些单元、它们使增加的其它物种数达 到或超过既定的代表性要求;如有选择可能,选择离己选中单元最近的单元;如果仍有选 择可能,选择那些对物种代表性贡献最大的单元;如仍有选择可能,选择面积最小的单元。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原则:科学性一一以对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社会环境以及建设 和管理实际情况的

14、详细调查为基础,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针对性一一明确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存在的干扰及其来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着 眼于排除和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干扰,有利于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生存环境的稳定。完整 性一一为维护保护对象的长期存在和生境的持久稳定,因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及其他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确保功能区的完整性。协调性一一自然保护 区功能区划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对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的影响, 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的关系。科普教育项目规划的原则:根据自然保护区

15、的资源类型与分布设定宣教项目;宣教项目应 主题明确;宣教项目应考虑参观对象的不同;保护区内宣教项目宜结合生态旅游项目 规划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原则:保护优先、统筹规划一一生态旅游小区的位置应位于试验区内,旅游 项目与基础设施应统筹安排,旅游区内旅游人数、旅游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资源整合、合理分区一一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现状条件, 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应把景观资源类似的地段集中开发。主题鲜明,突出特色一一每一个景区或者旅游线路段内应具有明显的主题。突出这一景区内景观资源特色。因地 制宜,体现自然一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根据景区、景点的资源状况进行,避免过

16、多的人工 雕刻加工。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 护区条例等; 自然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 象、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科学知识。自然保护区中常见的保护工程设施:界桩界碑一一在自然保护区的一般出入口处、保护区居 民点和人为活动频繁处必须树立区牌;自然保护区区界与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道路相交处必 须树立界碑;自然保护区区界及核心区界、缓冲区与实验区之间的区界上必须树立界桩/功能 区桩;保护管理站(点)一一根据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管护能力、外界的干扰程度(村 庄位置、数量)、保护区类型、交通状况(一般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等因素确定,其设 置应对相关的气象、水位、科研监测设施统筹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