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32411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成语的方法五六年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成语的方法一、导入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积累,相信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但在成语学习中,也有很多同学们感到头疼的地方,比如怎样理解成语,怎样正确地使用成语等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说说理解成语的方法。二、定义成语1、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语,它和四字词语是一回事吗?向光忠先生在成语概说中这样定义成语:成语是既成的短语,是历史的产物,是认识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 向光忠成语概说鲁迅先生在何典题记中评价道:成语和死古典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缀,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 鲁迅何典题记从这两位著名学者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

2、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所以说成语和四字词语不是一回事。2、成语的特征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成语内部的语序不能随意颠倒。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

3、改为为功劳汗马。“狼狈不堪”不能说成“不堪狼狈”,“家喻户晓”不能说成“户晓家喻”。但也有少数例外,颠倒语序后不改变成语的意思,比如“刻骨铭心”也可以写成“铭心刻骨”,“手疾眼快”也可作“眼疾手快”。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多积累。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

4、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胸有成竹”表面意思是说胸中有了竹子的整体形象,实际是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十足的把握。“三长两短”表面上看是说事物有三处长处,两处短处,实际是用来比喻意外的灾害、事故。换句话说,成语除了表面意思之外,在实际的运用中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这才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

5、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三、成语的作用 请大家看看这两段话,你们更喜欢哪一段呢?春天来了,我们来到郊外踏青。这里柳树绿了,花儿红了,泉水融化,偶尔还有还有几只小燕子轻掠湖面,显得特别有生机。做个深呼吸,郊外的空气是多么清新,令人陶醉啊!阳春三月,我们来到郊外踏青。这里柳绿花红,泉水叮咚,偶尔还有几只小燕子轻掠湖面,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做个深呼吸,郊外的空气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段更有文采,更让读者喜欢。因为这段话中准确、恰当地使用了几个成语。也就是说,恰当地选用成语,可以收到凝练简洁、准确形象、生动鲜明、风趣幽默、委婉含蓄等表达效果。成语数量丰富,来

6、源不一,意思和用法多种多样,要想正确运用成语,首先得正确理解。近年来,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考试中加大了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鉴于此,老师安排了今天这一专题课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理解成语有哪些方法吧!四、理解成语的方法方法一,添加成分法 成语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因此,有些成语的意思不易让人明白,以致让人误解、误用。在理解这类成语时,我们不妨在它上面添上某些成分。如: 不可理喻“理”和“喻”易误解为“理解”,和“明白”,以致把它当作“不可思议”来使用。如果在它上面添上词语,变为“不可(以)理喻(之)”,那么它的正确含义“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就很好地记住了。 巧夺天工这个

7、成语指“人工的技艺精巧”,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人会忽略它的使用范围,误用于“天然的东西”。如果添加主语,变为“(人)巧夺天工”或“(手)巧夺天工”,就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了。 空穴来风它的正确意思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空穴”两字使人误以为是指“消息和传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若补充两个字,变成“(有)空穴(才)来风”,它的比喻义就一清二楚了。 方法二,突破重点法 只要突破成语中一个难字,使得整个句子意思豁然贯通的解释方法,也叫做由点及面法。这里所说的“点”,就是成语中的难字,“面”,即整个成语。如:不名一文这个成语的难字是“名”,其正确含义是“占有”,而非“值”。只要记住了这

8、个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也就记住了: “一个钱也没有” (并非“一个钱也不值”)文不加点关键字:“点”。其含义:“涂上一点,表示涂改或删去”。而非“标点”。成语的含义: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不言而喻主要弄清楚“喻”的意思,(喻:了解,明白)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美轮美奂只要弄清楚两个关键字(轮:高大,奂:众多)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形容建筑物高大而华丽的样子。方法三,联系生活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成语的方法,就是联系生活法。比如:饥肠辘辘,可以假想自己一天没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可以用“饥肠辘辘”来形容。辘辘:拟声词

9、,借以形容肠鸣声。饿得肚子直叫,形容十分饥饿。滚瓜烂熟,可以想象自己曾经背诵乘法口诀的过程,一遍一遍地背,背的时间长了,熟练了,自然就背下来了,这就可以用“滚瓜烂熟”来形容。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藕断丝连,可以将一段藕轻轻掰开,看到藕虽然断了,但是丝还仍旧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藕已经断开,丝还是牵连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忐忑不安,回想自己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前,既盼望早一点儿知道成绩,又担心成绩不理想,很不安的状态,这种心神不宁的样子就可以用“忐忑不安”来形容。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安。 方法四,据音定义法 成语中有大量多音多义词字,在理解这类成语时,只要我们弄清它们

10、正确的读音,然后再根据读音去判断它的含义,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久假不归(假ji:借用;而非ji,放假)长期借用人家的东西不还(并非请了很久的假还没回来)。无声无臭(臭xi:气味;而非chu,臭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并非没有声音没有臭味)。语重心长(重,zhng:有份量;而非chng,重复。长,chng:深长,而非zhng,成长)言辞恳切,情意深长。排山倒海(倒,do:翻到,而非do,倒入、倒进)推开山岳,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大。方法五,故事法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语都有其典故或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来理解和记忆成语。在这里老师就给大家讲几个成语故事吧!故事一:杯弓蛇影

11、有一天,乐yu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故事二:闻鸡起舞西晋时的祖逖t,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

12、,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闻鸡起舞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关于成语的故事非常多,比如:刻舟求剑、

13、鹏程万里、雪中送炭、程门立雪等等,其中还有不少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找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这个方法能够使自己积累更多的成语。方法六,语意关系分析法有的成语是由两个短语组成的,有的其实就是一个压缩的单句,有的甚至是一个浓缩的复句。对于短语和单句,我们可以从结构成分入手理解其含义;对于复句,我们则可以借助分句间的语意关系来了解其含义。比如:见微知著,“见微”是说“只要看到事物的隐微之处,”“知著”的意思是“就可以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那么我们就能看出,“见微”和“知著”之间属于条件关系,把握住了它们之间的语意关系,就能很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了。水落石出(因为)水落下去了,(所以)石头就露出来了。(因果关系)百折不挠(不管)经受多少挫折,(都)不屈服,不退缩。(条件关系)耳熟能详(因果关系)(因为)听的次数多, (所以)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投鼠忌器(转折关系)(虽然)想打老鼠(但)又怕打坏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是成语,使用成语的好处,以及理解成语的六种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够多多积累成语,并且能够正确理解成语,并恰当地使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