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2361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概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概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概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概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 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 论意义。4.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 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 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

2、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1.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 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3.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3、过度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第四章1. 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

4、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 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幵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 设社会主义第5章1. 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 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在社会主

5、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 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 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

6、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 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1.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幵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国内情况看。P127;从国际环境看。 P127(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

7、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 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设计 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意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8、治理能力现代化3.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 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 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4.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幵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幵放面临的新形势 全面提高幵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幵放型经济体系 全面提高幵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幵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第八章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9、?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 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 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2.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治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 如何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 育、就业、收入分配、

11、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 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 联系实际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实 质和核心,“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

12、态文明新时 代。第九章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第二,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 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第三,高度自治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 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十章1.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幵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2.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