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32074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说课稿、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一学时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通过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体现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简介和阐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简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和富饶。二、教学目的 1、在朗读课文中,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 “五光十色”、“蠕动”、“威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4、学习作者总分及的写作措施。教学重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读懂课文重要内容。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总分或是总分的

2、写作措施;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措施本节课以读和欣赏为重点,通过学生齐读到指名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等措施,让学生从读中品、读中悟、读中体会,进一步理解课文。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在国内最南方的南海,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布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今天,就让教师来做一次“导游”坐上轮船一起走进西沙,感受西沙的水,触摸西沙的沙,俯瞰西沙的鱼,领略西沙的美。(出示课件) 二、学习新课(一)解决字词,初读课文,。1、同窗们已经预习了,目前教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课前的学习状况。(出示课件:词语)2、字词同窗

3、们学的较好,不懂得课文读的好不好呢?哪位同窗来读一读课文呢?其她同窗认真听,在她们读的过程中,人们要边听边想边画:()课文是环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按如何的顺序简介简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3)听后用一句话概括对西沙群岛的印象 ,3、学生报告,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二)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1、精讲第一自然段(总述部分)过渡:同窗们,美丽的西沙在向我们挥手,目前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西沙,尽情地玩耍吧! 2、课文是如何环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来写的呢?请同窗们迅速读课文,看课文哪几种自然段写了西沙群岛这两个特点的呢?3、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重要是环绕哪句话写的?西沙群岛

4、的海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解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为什么有这样多颜色呢?(出示图片) 这样美的景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读出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4、总结学法:我们回忆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一方面我们找出了中心句,然后抓住了重点的词、句,最后读出感情。这个自然段有个特点是我们此前接触到的,先总后分的措施。 、合伙探究3-自然段请同窗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措施,自学-6自然段。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还从哪几种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同窗们,美丽的西沙风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伙学习,找找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5、海底?看抓住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海底除了有珊瑚、海参、大龙虾之外,尚有什么?请一位同窗读一下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他同窗认真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句话体会到的?(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4)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等词语,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教师和同窗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走进了海底,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四、布置作业、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语各两次、五、板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三年

6、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原则人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通过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优美风景以及丰富的物产,体现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情感目的:读懂课文重要内容,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力目的: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措施。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理解作者从那几种方面来体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2、引导学生学

7、习作者环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措施。1、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国内南海水域的广阔和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对我班的学生来说: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缺少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她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少感性结识。因此这些都是本课的重难点。2、说教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体现自己的思想。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3、说学法我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伙探究法。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伙、探究的学习方式,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8、,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课堂构造是:情境导入,激发爱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受特点;总结全文 和写作措施。、通过情境导入,学生深深的陶醉在缤纷神奇的世界之中,自然激发起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此刻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一同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吧!同步板书课题,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激发起学生的爱好后,检查一下你们课前的学习状况,先让学生读课文,把自己从文中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报告。通过报告,学生对课文有了一种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简介和阐明的。先讲西沙

9、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简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和富饶。 这几方面来简介西沙群岛的。3、指引阅读,突出重难点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程这一规定,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引。重要体目前对重点段落的指引上。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入南大门的含义,同步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2指引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

10、海水的多种颜色,想象海水呈现的多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第二、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进一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第三、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学习第三六自然段时由于本段较简朴,我放手让学生分组学习(用学习第二段的的措施:读-划-理解)这几段。 如: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本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 在指引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调,读出赞叹之情。让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11、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学生会说:“既然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是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阐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伙探究法,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在第六自然段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是环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获得感性结识。在此指引学生写作;环绕一句话把一事物写具体,写具体。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4、总结全文 和写作措施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背一背。交流背诵的措施。 富饶的西沙

12、群岛教学反思 一、纵向抓构造,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重要的地理位置,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二、抓重点,引中心。 、通过情境导入,学生深深的陶醉在缤纷神奇的世界之中,激发起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网络资源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足的整合。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抓住2 自然段的中心句,重点词句,写作措施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为学背面的内容引路,为学习和运用这种写作模式打下基本。3抓修辞措施,生动形象的让

13、学生理解了海参和鱼的特点。比方,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引导学生精确地结识比方,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多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夸张在这篇课文中运用的也较好,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进行夸张,阐明数量的多。三、局限性之处1、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确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应当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那样教学才是完美的。2、就文章的构造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 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 ,游览一种地方板书一种地方 ,否则整节课构造内容不紧凑完整。 3、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找水”的本领,当学生需要水的时候,她不是只懂得跟教师要水,她还要有措施自己找到水。即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基于这点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