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2056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管理投稿:大连外国语学院王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金项目:1 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2007):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路径,建立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2 大连外国语学院校级教改立项(2007):毕业论文写作:课程设计与行动研究实验作者简介:王春(1969-),女,辽宁,讲师,硕士,英语教育。联系电话: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正反拨作用Promoting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on Learning: English Majors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王春大连外国语学院 116044摘 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一直是高年级教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已有的研究结论大多一致性

2、地对毕业论文写作持消极态度,导致越来越多问题被夸大,而忽视了论文写作对学习者的积极正反拨意义。本文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提出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分析毕业论文写作对学习者知识建构和学习模式重建的有效性,以求补充和发展现有的相关研究。关键词:毕业论文写作;隐性过程;正反拨作用Abstract: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GTW) has always been a focused area in college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negative findings from the past resea

3、rch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overexaggerated; therefore, its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ignored. This paper makes reflection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GTW, and propo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GTW from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so as to reinforce and develop the existing

4、studies.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implicit process of writing,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1 引言:毕业论文写作是综合检测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大纲,2000),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教育层次高、倾向于学术研究的后继之人的成长(戴炜栋,2006)。教育部的通知(2004)强调,考察本科毕业论文“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甚至将考察毕业论文定为评估教学单位成绩的标准之一。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呼吁取消这一模式化的“鸡肋”,已有的研究

5、结论大多倾向于对毕业论文写作持消极态度,导致问题被夸大而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在研究中我们是否忽视了什么?1.1研究文献综述遍观近年来国内关于本科阶段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大致有如下几种研究方向:强调论文的写作策略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朱源,2003;王崇义,2004);强调写作方法和论文质量与结果(钟伟珍、黄国文,1999) ;分析英汉写作过程与写作结果的关系(孙鑫、赵永青,2008);以及强调通过论文写作过程建立教学管理体系(张奕、王健,2005)等.笔者认真研读上述研究成果后发现,多数的研究看重论文质量和写作结果,虽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但提供的解决方法仍旧是老生常谈、纸上谈兵,以至于

6、在实践意义上,迄今尚未看到积极的成果(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从问卷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80)未曾受到导师的具体指导”。总之,相关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在一定调查访谈基础上的理论探析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毕业论文写作的显性过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写作者大脑中意义生成的隐性过程被忽视了,以思维的方式存在的隐性过程,和以行为的方式存在的显性过程,互相独立、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而多数研究恰恰是对写作主体的科研体验缺乏重视,对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学术意义估价不足。12研究的理论基础西方的写作理论已经从“写作结果论”到“写作过程论”,再到“元认知论”了。R

7、aims(1979),Flower and Hays (1981, 1983)和Berlin (1982)等都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转自邓鹂鸣 陈江,2003:58)。而强调写作是一个“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Zamel,1983: 165),就是将研究由写作结果移向写作过程或写作体验,关注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J。 Piaget,)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

8、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Piaget,1970:704),充分考虑了语言教学与习得的特点,促使学生探索、发现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是最能体现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学习行为,有助于他们建构和创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强调意义建构和写作体验的写作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解题方案等步骤,来培养其“基础层次的基本科学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转化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速读能力等”(王秉钦,1999) .笔者基于上述学习理论,考虑本科阶段外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尝试地提出“学术论文写作体验论”,强调在实现知识输入和内化之后的外显过程中,关

9、注写作主体“厚积薄发”的创新体验和收获。1。3 研究问题(1)学习者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新的学习模式?(2)学习者通过学术论文写作能否重组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3)学习者的科研尝试和体验是否受到重视?2. 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基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校级立项(2006),和辽宁省高等教育改革立项(2007)的行动研究和调查结论。英语学院在20062009学年度分别于第一学期开设论文写作课,以取代以往的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毕业论文撰写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采取授课与论文撰写相交叉的方式进行.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150名学生)、访谈(

10、5名教师和10名学生)等方法进行研究。就整体研究而言,基本上属于定性研究。3结果与讨论3。1多元学习模式的重新构建3.1。1 自主、独立的研究性学习笔者在教师访谈中发现,学生反馈的论文写作问题大体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技术层面的(technical),即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论文各组成部分、提纲的写作、参考文献的标注和引用等;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主题性(thematic)层面的问题,即论文的主旨和选题的切入点;第三个层面是方法论(methodological)层面的问题,即选题后该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学生问卷相关数据(见表1)显示:60。7%的学生选择了论文写作课作为突

11、破自己写作困难的路径,盖因英语学院取消了以往的论文写作讲座的模式,将论文写作设置为大四学生的必选课程;其次,学院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开设了更多丰富的自选课,约22.7%的学生选择走进选修课的课堂,补充专业知识,为论文写作做积累;约52的学生开始有的放矢的文献阅读,参考和借鉴期刊文章;对于与导师沟通困难,只有15.3的学生选择与老师就选题问他进行沟通,一则在于自己“甚至不知道和导师讨论什么”,二则在于导师的时间紧张不容易安排,故而只有并建议沟通之前“充足准备自己的观点与材料”(学生访谈)。表1 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方法和建议人数百分比参加选修课扩充专业知识3422。7%圈定参考书录进

12、行阅读7852论文写作课上学习研究方法9160。7%与导师积极讨论2315.3由此笔者分析,自主性(selfdirected)和研究性(research-oriented)学习必然成为高年级学生显著的学习方式。从选题、准备书单、搜集资料、编制提纲、撰写论文,到终稿样张(Slade,1997)的整个论文写作实践中,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需要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文献研读、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访谈).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智力活动,面对文献资料中文多于英文、网络文献辨别真伪十分困难等问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学生访谈)。从学生的解决问题方案及建议中可以看到,学生

13、自主地投入了探索文献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之中,这个过程将考验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独立自主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就教师指导而言,由于大学扩招等因素,导师所带学生较多,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相对减少,缺少协作探究的研讨性活动;恰是这样的客观困难,使得学生的筛选材料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与导师和同学学术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使所学知识得到最大化的运用”(教师访谈) 。3.1。2互动实践中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观,表现为“生生和“师生”的合作,即指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情感激励等合作互助行为(见表2).表2论文写作中的合作实践合作实践人数百分比“

14、生生”合作6744。7%“师生合作2617。3%表2数据显示,选择了“生生合作”的互动实践占44。7%,“师生合作占17.3%。访谈中学生对这种“生生合作给予了具体的补充和肯定。首先,选题类似的同学间进行了合作性的专题研讨;其次,有同学表现出“心态浮躁、只想着赶快交差”的情绪,这期间的“生生合作”则表现为彼此的相互鼓舞和激励;第三,很多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愿意彼此共享文献资料,或者互相校稿并提出修改意见(盖因学生同期要离校忙于应聘、出国。考研等事务,互通有无是较好的解决办法);第四,部分做实证研究的同学,在研究方法上互相帮忙,比如,帮忙回答问卷或访谈问题.“这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过程,在一定

15、程度上体现了团队作战的实践,是未来继续学习的一次演练”(学生访谈)。此外,有17.3%的学生关注“师生合作,期望指导教师“不仅仅是论文写作过程的supervisor,更是把握航向的knowledgenavigator”(学生访谈).研究发现,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主动谋求合作学习的愿望,并逐渐构建出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交叉、融合的“多元学习模式(李立 孙平华,2008),此间,学习者的 “沟通、思考、批判、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各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并能触类旁通的能力”(2006,戴炜栋)也因此得以实际锻炼。3.2 专业知识的重组与构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多数学生走出了“

16、事实性知识模式”(factualknowledge model),而投入到了“产出性学习”(Resnick,1991)的实际锻炼之中。纵观国内本科英语专业教育,一直存在着“知识单一和技能单一”的问题,专业课中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居多,与专业知识的研究理论脱节(教师访谈)。那么,学生能否在独立研究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重新构建出学习体系呢?表3 论文的选题方向选题方向人数百分比英美文学7248语言学1912.7翻译3322%英语教育2617。3表3数据显示,英美文学是外语专业的主导方向,约占48的学生选题为文学方向。实际教学存在着“文学课的教与学脱节,文学课与语言实践脱节,文学理论与学习实践脱节”的问题(马爱华,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