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1955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李良荣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是世界各国电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电视业从 体制到运行模式都深浅不同地进行了改革。20 年的电视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当今世界的 三大电视体系,即: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以西欧各国为 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以申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世界其 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人上述三种体制,或是此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这三种体制将基本 上主导 21 世纪世界电视业的体制。现在,我对上述三种电视体制作个评述。(一)美国的电视从一开始就是私营的。1967年经国会批准成立的公共电视系统(PBS)

2、, 无论其规模还是收视率、影响力都不过是私营台的补充。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 靠广告收人作为主要的财源。这一切决定了它们在运作的商业化特点。在80年代以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为防止电视台过于低俗化倾向和恶性竞 争、兼并,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则来制约电视业,比如反垄断法规定,一个广播公司在全 国至多只能拥有12家电视台,在全国50个大城市中不得拥有两家电视台;也不得同时拥有 无线电台、有线电视;不得同时拥有电视台和电台,等等。又比如“公正原则”,规定广播 电视提供一定时间的时政节目;在报道有争议的时政节目时,必须给争论各方以均等的时间

3、, 等等。但80年代以后,这些硬规定陆续取消,直到199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96年 电信法。新的电信法对广播公司拥有的电视台、电台数量不作任何限制,只规定一家电视 台对全国电视家庭的覆盖率不得超过35%;电视执照年限从5年延长为8年,对电视节目 也不再有硬性规定,除了不得触犯法律以外。这个新的电信法意味着,美国的电视业运作彻 底商业化了,也更典型显示出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1. 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耍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 银行花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那么,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 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2. 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

4、播出的直接目标。“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 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 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 第一生命。比如美国一年一度的元旦超级杯橄榄球比赛,每 30 秒的广告费从 90年的 75万 美元一路攀升,到1999年每30 秒的广告费高达 190万美元,且条件苛刻,但仍旧应者如云 ,原因就在收视率高,全美估计有50%左右家庭收看,全球有15亿人收看,奇货可居。3.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 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

5、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 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绯闻案、暴力案,像近几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辛普森杀妻案”、 “戴安娜王妃之死”、“克林顿丑闻”等等,美国各大电视台全力以赴,连续数月,各种细 节不嫌其详。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本来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 90 年代初以来, 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 象”的杂志性新闻节目纷纷出笼。像CBS的街头故事,以犯罪、毒品、卖淫等都市生 活的阴暗面为背景,每周播出一个新闻故事。ABC和NBC则播出没有公开的故事没 有结果的秘闻,挖掘联邦调查局内部阴谋、犯罪、伤害事件的秘闻,以一些真

6、实故事加上 道听途说来吸引受众。这些新闻节目使得新闻、纪录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4. 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一一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美广播公司(NBC)有效地控制了 美国 70%以上的观众市场。 90年以后,随着联邦通讯委员会放松规则,又有三家电视网进 人各观众市场,即福克斯广播公司(FBC)、派拉蒙广播公司(UPN)釉时代华纳公司(WB)。 这六大公司目前控制着全美 90%左右的观众市场。这些大公司实力雄厚,人才荟萃,为追 逐观众进行激烈竞争。所以,电视台节目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从而使电视台节

7、目丰富 多彩,花样百出,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世界一些重大事件能迅速及时报道出来。在新千年 到来之时,美国上述六家公司都派遣记者奔赴世界各地,从报道千禧岛上吉里巴斯全球新千 年第一缕曙光开始,连续25小时,逐一现场播出全世界各地进人新千年时区的国家和主要 大都市欢庆活动,场面壮阔,精彩纷呈,没有雄厚的财力和高技术难以做到。同时,美国大 的电视公司对政府政策有相对独立的立场以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顶住来自政府和其 他方面压力,使得它们在批评美国政府、抨击社会腐败现象方面有许多深刻的、精辟的观点。 像60 分钟20/20等专栏节目以其对美国的时政的深邃见解为观众称道,长盛不衰。上述四个方面是以电

8、视私营化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其他国家会有各 国的一些其他特点。(二)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但在 80 年代以前,西欧 20 来个国 家除卢森堡、英国外,电视业是单一的公营电视台。公营电视台既不像国营,也不像私营, 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1. 相对独立的管理饥构。公营台的管理机构或由政府首脑提名、议会批准,或由原先 的管理机构提名经议会批准。但公营台的管理机构一经成立,就独立运转,不受政府的领导 或控制,从电视台的办台方针到财政预决算、节目制作、播出,都由管理机构最终决定。德 国广播联盟的管理机构就是其代表。它是由三种组织各司其职。一是电视台理事会,它是具 有社

9、会影响的民间组织及联邦议会各政党的代表组成,负责监督执行电视台的方针,决定章 程,决定电视台财政收支的预算、决算;对电视台节目安排提出建议,并对某些重大问题作 出最后决定。二是电视台管理委员会,这是由社会民间团体和电视台业务人只共同组成,是 电视台业务的监督机构。它负责收集市民的意见要求,审查电视台节目,粼选电视台台长并 与台长签订工作合同。三是台长,领导整个电视台业务,有权选择电视台各业务部门经理。2. 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以每架电视机为收费基准,一般每季度或每半年收费一次。 费率各国不同。英国的BBC每年一架彩电收38英镑;日本每年一架电视机收18美元。收 费一般由政府的邮政部门代理,然

10、后全额交付电视台管理部门。正因为公营台依靠视听攒, 所以电视节目基本上不播放广告。这样一来,公众真正成了电视台的衣食父母,电视台直接 对公众负责,不受广告商的干涉,也不受政府的控制。3. 公营台是半官方的机构。虽然公营台名义上不受政府的控制、领导,但它和政府有 着割不断、理还乱的紧密关系。从传统上看,公营台都天然倾向于政府,宣传政府的施政纲 领,维护的形象。虽则在某些问题上会抨击政府,但也是“小骂大帮忙”。所以,民间多把 公营台当作半官方的机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日本放送协会(NHK)的电视网始终 紧跟政府,而英国厂播公司(BBC)对政府的独立性要鲜明一些。4. 公营台把观众当作“公民”而

11、非“消费者”。从这一点出发,电视业对社会政治文 化发展的追求高于商业利益,维护西方民主制度、保障公众利益高于收视率的追求。所谓公 众利益包含了以下原则:独立一一在政治上不为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所左右;平等一一观众 不分等级享受同样的服务;全面一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需要;多元一一反映不 同的观点,照顾少数人的兴趣。在电视台的节目安排方面,公营台都侧重于时政和社会教 育节目,尤其重视新闻;娱乐节目也偏重于健康,寓教于乐。相比于商业运作的电视台,公营台的节目一般都比较严肃、凝重,由于缺乏竞争,节 目更新慢,缺乏活力,且众口难调,各种不同的甚至冲突的意见、要求,令电视台不知所措。 这就引起了广

12、大观众的不满。80 年以后,西欧各国先后开始了电视业的私有化。电视业的私有化有多种原因,其历 史背景是 80年代初从英国当时首相撒切儿夫人掀起的私有化浪潮,而直接原因是一批大企 业强烈要求开放电视业,观众对枯燥的电视节目的不满。西欧的电视业私有化以议会、政府 放松对电视业的管制为起点,以议会立法或总统命令形式逐步实现。意大利在 1975 年议会通过了关于广播和电视播出的新规定即103 法,规定广电业 受国家控制,禁止私人经营。这引起企业界强烈不满,意大利最高法院于 1976 年作出裁决: 私营公司可以从事地区性的广播电视业。然而,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广电业经历十几年的混 乱,直到1990年议会通

13、过公共和私人的广播电视体制之规定即 223法,正式承认私人 拥有从事广播电视的权利,并对私营广电业的创办、运作相应规定。1985 年 1 月,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下令,同意设立私营的商业化电视台,随即,电视 五台由公营改制为私营11985年6月,法国最大的公营台电视一台改制为私营台,另一家电 视台新频道也旋即改为私营。德国在1984年开始出现私营电视台, 1987年联邦各州达成改组广播电视事业的国家协 议,规定了公共和私营电视台的并存。在东西德合并以后,这项协议又进行了修改,联邦 德国广播电视国家协议于 1992 年正式生效。与此同时,英国、日本原先存在的公私电视台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巩固。英国原先

14、是公营的RRC和私营的独立联盟(ITV)并存,但BBC占有压倒性优势,现在ITV的地位加 强;日本也是如此,过去公营的NHK占有绝对优势,近几年,其他私营台实力大大加强。 西欧的其他各国(除卢森堡外)都先后出现了私营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除了法国,西欧其他国家的私营台都是新建的,即在公营台之外出新的私营台。只有法国的私营台是由政府出面,公开招标,卖给一些大公司,改制为私营经过近 20 年的变革,西欧和日本正式确立了公私兼顾的双轨制体制。公营台按原先的 模式继续运作,私营台则以美国私营台的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从目前情况看,公营台和私 营台的实力不相上下,而且都是大的电视公司之间的垄断竞争。其中:

15、意大利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与贝鲁斯科尼的菲宁威特集团(Fininvest)平分意大利观众市场(二者占据意大利电视市场 90%)。法国是公营的电视三台、三台、四台和私营的电视一台、五台、新频道六家电视台平 分法国电视市场。英国是公营的BBC两个电视频道(一、二频道)和ITV两个电视频道(三、四频道) 平分英国电视市场。日本是公营的NHK和四大私营电视网一一东京广播公司(TBS)、日本电视公司(NTV)、富士电视公司(FTV)、全国朝日广播(ANB)角逐日本电视市场。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但又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有其深 刻的政治、经济、文化上考虑。在政治上,旨在防止

16、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 助于保持政治上多元化,保持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 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 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双轨制,其初衷把竞争机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大大丰富电视节目,满足各层次 观众的不同需求,比如公营台多以严肃的时政节目为主,格调高雅;私营台多以娱乐节目为 主,内容通俗。另一方面,又对政治、本国文化以及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从十年来的实 践看,这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欧的电视业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以麦 克奎尔的观点,这个体制在欧洲将长期保持。但不能忽视的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麻烦也不少。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一是私营 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