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1902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诗词曲五首学案一、注音或写字畔 绮 闻笛f 折j 干g 风piox hnqng 宫qu qing楼 chnjun fnglun二、填表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作者 朝代 体裁 名句 押韵 韵脚 修辞 表达的感情 三、解释词语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四、按原文填空: A、 _ _,到乡翻似 。 , 。B、_,零丁洋里叹零丁。 , 。C、明月几时有,_ 。_ ,今夕是何年。D、_ ,_ ,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 ,此事古难全。 , 。E、峰峦如聚, _,_ 。望西都,_ 。伤心秦汉经行处

2、,_ 。_ ,百姓苦;亡,_ 。五、诗句的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

3、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二、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喻第一句表达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4、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三、四见课文 五、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

5、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