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背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1813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重点背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第一部分;声学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 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它使双耳能准确判定声源的位置和方向。3、声音的特性

2、: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

3、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5、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第二部分:光学部分1、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0108 m/s 。 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非常大的距离单位。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

4、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记:三线共面,两线分恻,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光滑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成的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简记:像物等大,像物等距,线面垂直,像是虚象。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实像是实际光线相聚而成的,是能够在光屏得到的像。虚象不是由实际光线相

5、交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光屏承接不到虚象。 凸面镜简称凸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简称凹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 第1页射角;当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分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5、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 品红、黄、青

6、三种颜色叫颜料三原色。 透明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能够反射各种色光。黑色能够吸收各种色光。6、在光谱的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主要有热作用强(用于加热)和穿透云雾能力强(用于红外遥控)等特点。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主要有化学作用强(用于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用于杀菌)和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特点。7、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又叫发散透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8、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在胶卷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典型应用为照相机。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典型应用为投影仪。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典型应用为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口诀记忆为:“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

8、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10、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用凹透镜娇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用凸透镜娇正。11、显微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在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可以看清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

9、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增大视角。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第三部分:热现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 0 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每次使用

10、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下去。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 第2页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要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有致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影响蒸发快慢的

11、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化,升化过程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化,凝化过程要放热。第四部分:电学 一、电流1、摩檫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檫起电现象。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檫过的

12、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毛皮摩檫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 实验室常用一种叫做验电器的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摩檫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檫时,哪个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

13、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有等。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通常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的现象叫做电源短路。电源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会把电源烧坏。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并在用电器的两端的现象叫做用电器被短路。 用电器被短路时用电器无电流通过,不能

14、工作。 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2)、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切记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处。(3)、电路图形一般要画成长方形。(4)、所画电路图要与实物相对应。5、用电器首尾相连,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叫串联。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在接入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叫并联。 区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主要方法:(1)、元件连接法元件逐是个顺次连接的串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是串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的

15、是并联电路。 (3)断路法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的是串联电路;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的是并联电路。 第3页6、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叫电流。电流通常用符号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另外还有毫安,符号是mA 。微安,符号是uA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A=10-3 A 。1 uA=10-6 A 。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1)、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2)、选择合适的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1)看清所选择的量程。(2)、看清所选量程刻度的分度值(3)、读数:大格数的值+小格数的值7、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表达式为:I = I1 = I2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只路电流之和。表达式为:I = I1 + I2 ;:科学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和论证 (6)、评估 (7)、交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