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16856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尾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 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 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其实,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讲究 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结尾艺术, 否则就只能算是虎头蛇尾的教学败笔了, 至少不能算是一节十分成功的教学课。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 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 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 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 预习等内容, 学生 常常

2、无心去听, 有的甚至极为厌烦。 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 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如此等等,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 太枯燥乏味造成的。 相反, 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 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 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 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一、 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 最常见的 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 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要 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3、,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 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 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 精神状态, 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 如在学习 “梯形的认识 ”以 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1) 、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 、什么是梯形的底边( 上底、下底) 、腰和高?(3) 、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 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

4、识、 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 “梯形的 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 了过渡和铺垫。二、延伸拓展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 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 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 和是多少呢?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

5、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 拼图法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 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 分图法 ,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 形,再 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 2 个、 3 个、 4 个三角形, 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X 2 四边形内角和是1800 X3 五边形内角和是1800 X 4.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 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

6、步深入学 习多边形的知识埋 下了伏笔。三、趣味游戏式。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 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 “约数和倍数 ”时,可以设计 “找朋友, 离教室 ”这样的结尾: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 “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 找朋友 。如 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 朋友 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 朋友 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 教室。这两个 朋友 ,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 ”学生顿时倍添兴趣。(1) 、教师出示卡片 2,座

7、位号是 2 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2) 、教师出示卡片 3、 5 时,座位号是3、 5 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 方式走出了教室。(3) 、最后 , 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 、 13、19、 23、 29、41 、 43、师问:生答:师问:生答:仁”31 、37、47 的学生。“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那出什么数时, 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教师出示卡片 1” , 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 乘着游戏的余兴 , 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四、问题启发

8、式。在课堂结尾时 , 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 题 , 不作解答 , 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 以造成悬念, 激发学生探 求知识的欲望 , 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 “圆周率 ”后 ,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 “一尺圆三寸。 ”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 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 1 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 宽度约是多 少?五、音乐赏析式。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 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

9、 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师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 “小括号。 ”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 ”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 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 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 “课已尽而意无穷 ”的 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