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31555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4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记:u 文学主体: 在文学创作阶段,文学主体是指文学创作者;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文学主体则是指的欣赏主体,即文学作品的读者。u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审美意识对于文学的意义:文学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是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一种主体条件和能力;审美意识构成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条件,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文学审美意识是文学活动的枢纽 。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动态上看,整个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过程。 从静态上看,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语言符号化了的

2、对象性存在,语言符号成为文学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语言显现是文学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 : (1)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2)在文艺美学的层面上,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体现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3)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表明了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地位。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谐的和自由的关系文学活动就在于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形象化地把握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艺术中的“化丑为美”要通过。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人们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展开驰骋的想象,在一种意象的幻

3、境、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体察、对个性的张扬,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等。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就是这样体现人与对象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文学的性质也就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美学基点。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地位,是由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和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上看,它对于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生存交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二,从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上看,实现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需要以文学审美的方式利用语言的自我指涉性、心灵倾诉性和形式造型美来显现主体的审美意识。 u

4、 所谓自我指涉,是指文学语言的任何能指(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形式)和所指(与能指相对应的词语的概念),只在特定文本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它只指向文学形象本身,而不直接指代作品以外的事物如何实现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 : 1、获得审美意识是前提 2、主体的语言能力是关键 3、实现语言符号化显现是目的如何文学性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1、文学外部联系的多样性易于造成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文学创作过程的交互性决定了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文学存在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文学价值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文学观念的差异性也会造成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

5、性第二章:文学的特征一、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审美性可以从作家、作品、欣赏三个方面来领会。 1、从作家方面说,文学创作是生活感受的审美化 2、从作品方面说,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3、从读者方面说,文学能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使他们在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二、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生活 。u 文学形象:即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作家根据创作规律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真实、可感而又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或生活情境。在叙事性作品中,文学形象就是一幅幅生活的图画,而在抒情性作品中,文学形象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意象、情景或意境。文学形象的特点 :第一,文学形象是间接性与可感性的统一语意

6、统一 。 第二,文学形象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形神统一 。 第三,文学形象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物我统一 。 第四,文学形象是审美意象与语言物象的统一内外统一 。三、文学的情感性: 首先,文学情感是经过主体体验和理性沉淀后的情感。 其次,文学情感是感物吟志、情景交融的情感。 再者,文学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 第一,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因。 第二,情感是文学形象的内核,体现着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三,从文学欣赏来看,情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四、文学的虚拟性:如何理解文学的虚拟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首先,艺术虚拟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其次,艺术虚拟是可能

7、与现实的统一。 最后,艺术的虚拟性体现了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 :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它专指文学。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显现,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因而被称作语言的艺术。 语言艺术的特殊性 : 1、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表达思想的明确性和深刻性 (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使得它的形象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和相对性,而不是一种精确、定型的形象,这就使文学形象具有模糊、多义、因人而异等特征。)第三章:文学的功能u 文学的审美功能 : 文学欣赏者

8、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情感上产生激动,心灵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这种以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心灵的力量,就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的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文学的美就是以审美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真和善,审美功能也就成为真善美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文学审美的三种基本功能: 审美娱乐功能 审美认识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 文学具有多功能性,优秀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决不局限于审美和艺术,还包含了通过艺术对人性和人心的深入体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对人类生存前景和命运的终极关怀。因此我们对文学功能的考察,应该从审美的分析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历

9、史分析。在文学功能多元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将审美的功能置于考察的首位,又要结合审美功能考察它可能具有的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哲理价值、教育价值以及对现实生活产生的一切影响。三、文学审美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一、文学的所有功能都是审美性的。 第二、文学功能的方式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第三、审美娱乐功能本身既是文学的目的,又是实现文学目的的手段。 第四、在具体作品中,文学的功能可能是有所侧重的。四、文学功能的作用方式 :1、文学功能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实现 2、文学的功能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 3、文学的功能是整体性的,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它 4、文学的功能是渐进渗透、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

10、立竿见影的 5、文学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夸大。2.7第四章:文学作品的构成(现存的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话语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一个文学作品大抵就是由这三个层次构成的结构整体。)u 文本:作品也叫“文本”(text)。“文本”一词在英文里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是指未经读者阅读之前的作品的存在形式,即作品本身。文学话语层的特征: 第一,文学话语具有较强的表现性。 第二,文学话语具有自我指称性。 第三,文学话语具有隐喻性。 第四,有些文学话语具有语言表达的“陌生化”特点。u 话语:(discourse)是指语言活动及其语言产品。这里指文学文本呈现于读者面前、供阅

11、读的具体言语系统。它包括读音和字形的审美性质,也包括字、词、句、段、节、篇构成的语言审美系统。文学形象层: 文本的形象层面根据作品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在叙事性作品中,作品文本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背景、社会关系、矛盾冲突等等。在抒情性作品中,文本形象主要指抒情对象、抒情主体、情感情绪的内涵,以及思想倾向等。 从作品体裁上说,文学文本的形象有诗歌形象、小说形象、散文形象、剧本形象等等。 再从文学类型上说,文本形象可分为现实型形象、理想型形象、象征型形象等。文学意蕴层: 文学意蕴是指作品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哲理等内容,属于文本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这使得意蕴层面

12、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同时,由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要求愈隐蔽愈好,因而许多作品都具有意蕴的潜在性 。文学文本的意蕴大致有四个主要的方面 : 第一,生命价值意蕴。 第二,历史内容意蕴。 第三,哲学意蕴。 第四,审美意蕴。u 题材: 题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泛指文学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等,这是就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取材范围而言的,不在文学的构成因素之列。 狭义的题材:是经过作家内心体验然后写进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现象。我们所使用的是狭义题材的概念。题材的形成:第一,题材是从作家积累的创作素材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第二,创作题材

13、的形成离不开作家的生活实践和世界观的制约。 第三,作家的艺术能力也是题材形成的重要条件。u 主题: 文学作品的主题就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整个文学作品的语符所包蕴的主体的审美情思。 u 情节: 情节是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离不开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过作家的选择、集中、提炼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的。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 第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生活中有形有象的事物再现出来;二是将生活中无形无象的事物如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化。) 第二

14、,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文学语言的情感性,一方面是由语言本身的情感性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语言的传情达意功能所造成。) 第三,文学语言的凝炼性。(凝炼包括准确和精练两层含义。) 第四,文学语言的暗示性。(文学语言的暗示性,是指文学语言可以有多层含义,在表面的字义下还可以含有暗示性的意义。) 第五,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文学语言主要指韵律和节奏,即词语声调与意义的重复、对比、变化等关系及其规律。 ) 第六,文学语言的独创性。文学作品的结构: 作品结构是指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亦即作品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安排。文学作品结构的一般原则 :整体性、节奏性、独创性、服从主题表现和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文学表现手法: 文学表现手法就是作家运用语言物化审美意识、塑造艺术形象时所采用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的总称。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u 叙述:是作家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所作的具体介绍和说明。u 描写:是使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形态、特征等作具体生动描绘的一种手法,是文学创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手法。u 抒情:是通过作品抒发思想感情,以表达创作者的感受、爱憎和愿望的一种表现手法。u 议论:就是作者在作品中发表对人物、事件的看法、评价,以及对某种事物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