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3146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2、个性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4、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5、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6、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7、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妨碍其心理效能发挥的困扰,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

2、与社会 之间相互关系的良好适应状态。8、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指人类为了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卫生原则和卫生措施的总和。9、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变化。10、狭义学习(人类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 才智的过程。11、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或内在动力。12、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心理成份,是指个人希望从事对他们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13、自我效能感:由美国的班杜拉于1977 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

3、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1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含了后一种学习对前 一种学习的影响。15、负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时,称为负迁移。16、正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称为正迁移。17、先行组织者:教师利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更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可以充当已有认知 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联系的桥梁,奥苏伯尔把这些知识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于由组织者的呈现出一般先于正式要学 习的材料,又把它称为“先行组织者”。18、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

4、生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9、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20、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1、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 识的加工过程。22、知识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层加工改造,认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 内在联系的认知活动。23、技能:是指运用已呢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24、操作技能:是指个体借助骨骼、肌肉

5、的运动来实现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肢体活动方式。25、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认知活动方式。2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7、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和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 上的方法。28、精细加工策略:是一咱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29、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性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30、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31、支持性策略:主要指帮助

6、学习者维持和调节良好的学习和认知氛围,包括实践的分配,注意力的调控、自我调控等策略32、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一定的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是思维 活动最一般的形式。33、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34、功能固着:人们把某些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称为功能固着。35、创造力: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德行或品行,在港台地区,则称为操行,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

7、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7、品德不良: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的现象。38、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 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设计等。39、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40、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41、发现式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42、合作学习:指学生之间以主动合作的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43、程

8、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策略。44、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 额外的教学。45、课堂心理气氛: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中占优势的,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通常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 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46、课堂问题行为:是专门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而言的,除了差生或后进生有课堂问题行为之外,优秀学生有时也可能发生 课堂问题行为。47、集体的概念: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为了实现有社会价值的共同目标,借助共同活动,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 有心理凝聚力的

9、群体。48、教学测量:是借助测量工具或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要以数字表示。49、教学评价:是指依据系统收集来的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50、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51、教师自编测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测验目的自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52、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 的、敏锐的洞察力的教师。53、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 分钟20 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将这一教学过

10、 程摄制成录像,以便课后进行分析。54、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掌握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认知内容的学习。 010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010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010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0104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 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0105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

11、度的过程。 0106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 程,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020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020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020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 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0204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12、 0205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020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0207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0208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0209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0210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 而稳定的风格。0211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

13、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030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0302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0303学生的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 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0304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 联系。0305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

14、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040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0402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 心理状态。0403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0404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0405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0406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040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

15、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0408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050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0502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0503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0504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0505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0506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去。0507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 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0508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0509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 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0510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 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