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31417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关于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容易混淆。教育心理学界对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争论已久,分歧较大。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知识包括了述性知识与程 序性知识,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技能,程序性知 识属于认知经验,而技能属于活动经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不能等同。一、程序性知识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 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 某

2、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即在满足 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 统,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二、技能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分为操作 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 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 解题技能等。三、二者的关系技能是一

3、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两者是平行的,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知识是理论层面对技能的指导,而技能是实践层面对知识的操作。两者解决的问题不一样:知识主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技能主要“能不能 做与“做的熟练与否的问题。二者属于不同层面的经验。教育心、理学难点解析之情绪唤醒、定义情绪唤醒,生理或心理被吵醒或是对外界刺激重新产生反应。唤醒性情绪包括:悲伤、 愤怒和被逗乐。二、实验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市场学助理教授伯杰发现,“在之前的论文中,人们发现在纽约时 报上刊登的情绪类文章被转发率最高。但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激发正面情绪的文章一般都 被广而传之,而激发负

4、面情绪的文章情况就比较复杂:焦虑和愤怒一类的负面情绪会提高传 播率,而其他诸如悲伤的情绪则会降低传播率。在这里,唤醒作用似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为了证明他的猜想,伯杰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伯杰认为恐慌、愤怒或者是被逗乐能 够促使人们分享新闻和信息。不同的情绪被分为高唤醒性和低唤醒性两种。伯杰认为,“令 人恼火的事情远比伤心事要容易与家庭和朋友分享,因为你的机体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被激发 了。”在第一个实验里,为了消除主观影响,93个学生被告知他们即将做的两个测试完全相 互独立。第一个实验的第一个测试中,不同实验组的学生被要求观看一些视频剪辑。这些视 频剪辑可能会引起高唤醒性情绪(如焦虑、被逗

5、乐)或是低唤醒性情绪(如悲伤、满足)。在第 二个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给被测者不带感情的文章和视频,然后问他们是否希望与朋友和家 庭成员分享这些信息。结果显示受高唤醒性情绪影响的学生们更倾向于与人分享。相比之下,第二个实验显得更为宽泛。同样,40个学生被要求完成两个“相对独立” 的测试。首先,他们被要求在静止或是晃动的地方呆上一分钟(在晃动的地方呆上一分钟已 经被证明是一种能够促进唤醒的行为)。接下来他们需要读一篇不带感情的新闻,并且可以 发给任何人。结果显示摇晃组学生比起静止组更倾向于与朋友和家人分享信息。三、情绪唤醒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这一部分知识点上,情绪唤醒又会起到什么样

6、的作用呢?班杜拉 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 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 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情境条件的因素也会影响情绪唤醒水平。不同的环 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 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满紧、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 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也就是高的唤 醒水平时候,降低自己的实际表现水平

7、,从而使成绩降低。研究表明,焦虑水平高的人往往 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 惧状态下,会产生恶性循环,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也就是影响到了自我效能感。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系统学习一、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特点:强化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而对于动 机来说如果受到强化之后,会促进学习动机产生。比如: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会更努力学习。二、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特点:认为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而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一般情

8、况下基础需要得到满足 之后,才会去满足更高级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比如:贫困地区的学生辍学率高,是为了首先满足温饱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是完成义务 教育就出去打工赚钱了;或者一般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因为基本 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学习动机不高。三、自我效能感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特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 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而自我效能感 的提升和降低同样会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比如:一次性通过四级考试,下次想要刷分,效能感会很强;看到一起复习的同学通过了考

9、试,效能感也会很强,认为自己应该也能通过。四、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特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 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 务,因为趋向成功者喜欢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是没有难度,很容易成功的任务,对于他们是 没有成功感的,因此会选择难度是50%的任务;而避免失败的人主要是怕丢面子怕丢人,因 此在选择任务时一般会选择特别简单或特别难的两个极端,因为简单的任务很容易完成,难 的任务就算完不成也不丢人。五、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特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

10、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 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 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在实际归因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 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归因于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 因素最好,而实际上最接近的

11、也就是努力程度。归因于努力程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是有帮助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关于布鲁姆,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他在教 育学及心理学上都有很多理论贡献,直到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考试当 中也会经常涉及他的理论。今天,我们就整理一下我们在面临考试时,关于布鲁姆我们应该 掌握的知识。一、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倡导用可测量和可观察的行为来述教育目标来为教学及教学评价提供指导,因 此,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目标又由低到高分成了若 干层次。(一)认知领域目标:知识、领会

12、、应用、分析、总和和评价。(二)情感领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在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 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制定相应的策略。三、布鲁姆认知一一发现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 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他注重部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 作用,他认为,所有学生几乎都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在愿望,如好奇,成功感

13、等。外部动机的 激励作用,如奖励与惩罚等对知识的学习可能是有作用的,但不宜过分重视。另外,他提出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学习通过获 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之后,才能将学科知识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意志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意志品质是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考察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意志品质不仅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考试难点。考生在考试中经常做错。下面我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 于活动目的的性质。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通俗理解,意 志的自觉性强调的是个体在采取决定阶段能合理的自己决策。

14、若自己没有主见,容易改变决 定,则偏向于易受暗示性;若自己完全不接纳他人意见,则偏向于独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 品质。是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速度上的问题。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 定。通俗理解,意志的果敢性强调的是个体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速度。若犹豫不决,顾虑 重重,则会偏向于优柔寡断;若一时冲动,不考虑行动后果,不负责任的决定,则偏向于草 率决定。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个体善于控制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方面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 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通俗理解,意志的自制性强调的是当有外界干扰时,个体在行动 中能排除干扰,

15、坚持完成意志行动。任性则是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怯懦是指在行动中畏缩 不前,惊慌失措。 意志的坚持性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 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又称坚韧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通俗 理解,意志的坚持性强调的是个体在采取行动阶段能发挥主观努力,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 的。若个体对目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迷不悟,则行动会偏向于顽固执拗;若个体在行动 时缺乏坚持性,随意改变目标和行动方向,庸庸碌碌,则偏向于见异思迁。简而言之,意志的自觉性强调个体在作决定时能合理自己决策;意志的果敢性强调个体 能快、准、好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意志的自制性强

16、调个体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排除干 扰,自我约束;意志的坚持性(坚韧性)强调的是个体在行动中能发挥个体自身努力,克服困 难,坚持目的。【小试牛刀】1. 中国女排奋力拼搏,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女排选手在行动中能充分发挥主观努力,克服困难,完成目的。2. 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答案:B解析:遇事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强调的是个体在采取决定时不能迅速合理的作出判断, 是采取决定速度上的问题。3. 某做事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映了某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敢性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