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1380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收藏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教学过程:活动一:看影子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

2、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活动二:再现影子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活动三: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教学延伸: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影子。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好现成材料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教学难点: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合适的材料并合理利用。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利用自然物制作的艺术品。学生:剪刀、

3、胶水、彩纸、彩笔等制作工具材料。收集身边方便获取的物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分析范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出示教师范作。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发现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2.请几个同学上台触摸、拆解范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们身边的材料都有各自的质感、形状、颜色,只要我们大胆想象,巧妙利用,就可以创作出生动、美观、有趣的艺术品。今天我就来一起走进大自然,创造更多奇妙的艺术作品。三、摸一摸,看一看,发现材料的特质1.摸一摸,看一看你带来的材料形状、颜色、质感都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学生交流,回答。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材料进行归类。3.引导

4、学生补充什么的材料还有哪些是规则形?哪些是不规则形?四、启发构思,师生合作1.教师出示几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同学们,仔细看这些树叶像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现场运用拼摆、粘贴、添画的方法,制作一件树叶贴画作品。五、欣赏作品,开拓思维课件出示更多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教学延伸:利用课余时间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创造一些有趣的艺术品,然后拍成照片。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花地毯教学目标:体验进行设计制作“花地毯”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拼接小地毯时的默契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

5、本构成特点。教学难点:把握个人创作与集体组合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不同图案的地毯图片、课件。学生:画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卡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花地毯”实物图片。同学们,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它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地毯可以装点我们的房间,美化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绘制不一样的花地毯。三、体验拼贴,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地毯图片。地毯上都有些什么图案?什么颜色?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地毯上面的纹样真的丰富多彩,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具象动植物、人物、风景等。2.投影出示教师范作,引导学

6、生探究拼贴方法。大家来猜一猜老师的这幅“花地毯”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学生回答。教师将范作拆开,引导学生感受拼贴的制作方法。四、欣赏作品,拓宽思维课件出示学生各种不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的制作方法。五、尝试创作,大胆创意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在作业纸上绘制一幅漂亮的“小地毯”,然后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作品拼接在一起,看看哪组的“花地毯”最有创意,最漂亮。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延伸:将自己的花地毯作品贴到教室或自己的房间。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分一分 变一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感恩的意识,懂得成长的意义,知道珍爱自己,关爱父母。教学重点:形状分割

7、与重组。教学难点:学会选择适当的分割角度。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不同形状的生日蛋糕范画作品。学生: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生日快乐歌,教师和学生一起唱。2.教师:同学们,过生日时你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做什么?你喜欢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3.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蛋糕,并把它分一分 变一变。三、欣赏、回忆,画蛋糕1.投影展示不同形状的蛋糕范画。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不一样的蛋糕,你们看一看,喜欢吗?(学生回答)你还喜欢哪些形状的蛋糕?学生交流。2.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迅速范画一个蛋糕作品。3.学生画出自己

8、喜欢的蛋糕。四、欣赏作品,开拓思维1.过渡:同学们画的蛋糕都很漂亮,可蛋糕怎么分呢?有能怎么变呢?我想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一分,变一变。2.教师:谁来说说刚才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把画好的蛋糕进行任意或有规则的分割,再进行组合、添画,就可以得到一幅有趣的蛋糕作品。4.课件出示学生作品,引导欣赏,分析制作方法,拓展思维。五、大胆创作1.出示作业要求:将你画好的蛋糕用你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变一变,制作一件有趣的蛋糕作品。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延伸:把自己制作的满意的蛋糕作品贴到教室或自己的房间。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学生要准备的工具材料。有趣的半圆形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创

9、作,学生将生活中与半圆形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利用对造型的概括和联想能力进行创作。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的概括与联想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彩色水笔、图画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半圆”形象。水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添画”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圆,各组合作进行添画,比一比哪组画的最有趣。2、揭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有趣的半圆形。三、找一找课件出示生活中应用半圆形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里用了半圆形”。学生回答。

10、教师:半圆形随处可见,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里用了半圆形?学生交流。四、想一想教师:半圆形真神奇,同学们想一想你可以把半圆形变成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奇妙,可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想法变成作品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制作的方法真的很多,可以添画,可以剪贴,也可以拓印,还可以把它做成立体的。下面老师就用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制作一件作品。五、看一看1.教师现场制作半圆形及添画,完成作品。2.欣赏学生作品,拓宽学生思维。教师: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看看这些同学都用了什么方法?把半圆形变成了什么?六、做一做1.出示作业要求:发挥你的想象,用你的双手和身边的材料将

11、半圆形变成一个有趣的艺术作品。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延伸:1.学生自评,各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说出理由。2.找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喜欢的理由和今天的收获。3.教师总结。4.课外拓展:尝试用半圆形变成更多有趣的形象。5.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摸一摸 画一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触觉、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触觉的感受。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触觉感受,并能用线条、形状、色彩进行创作表现。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触摸感知的各种物件(如毛线、麻布、冰块、面团、热水袋、豆粒、光滑的弹珠、树皮、棉花等)

12、学生:油画棒、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1.摸摸你的脸蛋,说说你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2.引导学生说说五官的作用?教师总结:除了我们的五官可以进行对事物的感知,当我们的皮肤、手与物体接触时,同样有感觉,这叫触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摸一摸 画一画。三、摸一摸,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摸一摸各组准备放在口袋里的不同质感的物品(面团、麻布、毛线、沙子、树皮、棉花等),并引导学生说说感觉。教师: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样物品,你们把手放进去摸一摸。说说你摸到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四、欣赏名作,感知点、线、色彩的魅力出示法国莫奈作品睡莲。教师:

13、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是美妙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美妙的,等着我们去感受。许多的艺术大师用画笔把他们的感受表现了出来。大家看这就是法国画家莫奈表现的睡莲。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家都用了哪些绘画元素表现睡莲?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点、线、色彩是我们表现感觉不可缺少的元素。不同的点、线、色彩组合在一起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五、尝试创作,欣赏作品,拓宽思维1.用两分钟时间尝试用点、线、色彩简单表现自己摸到的感觉。2.对比展示,引导交流,教师点评。3.引导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同学的作品,你们看看他们表现感觉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幅?六、学生创作1.出示作业要求:摸

14、一摸各组袋子里面的物品,并用不同的点、线、色彩等元素大胆的将你的感觉表现出来。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表现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延伸:1.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你能猜出它表现的什么感觉吗?2.教师总结。3.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点、线、色彩表现触觉感受的方法,也创作了许多有意思的作品,回家后我们还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4.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纸风铃教学目标: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纸风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风铃的种类,了解风铃的基本结构,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废旧物,制作和装饰纸风铃。教学难点:学习纸风铃的串联方法、各种材料的配合使用,制作形式新颖的纸风铃,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风铃、纸杯、细绳、小铃铛、石子、彩色卡纸、剪子、胶水、铁丝、针。学生:纸杯、彩色卡纸、彩色水笔、剪子、胶水、废旧瓶盖、石子儿、衣架、树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听声音,辨别物体。课件播放风铃声教师: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课件出示北京白云观的风铃,引导直观感受风铃的美。2.揭示课题。 出示教师范作纸风铃。 教师:老师做的纸风铃,你们喜欢吗?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