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1363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 目标设定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预设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相同。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3.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2、瞻,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词句。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

3、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说说后两句的意思。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

4、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四、默写全诗第2课时目标设定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预设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相同。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

5、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呢?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6、。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课外延伸。搜集几首陆游,选背一首。板书设计 教学备注:6爬山虎的脚目标设定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痕迹”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

7、的特点。预设教学难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相同。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一课时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8、):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五、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

9、”,师鼓励灵活表述。4.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5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6.指导朗读。7.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8.学生画简图。9.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11.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12.小组比赛朗读。13.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六、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教学备注:第二课时目标设定1、学

10、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预设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相同。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

11、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2.指导朗读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3

12、、交流归纳: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b能抓住特点观察。c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2、 布置观察日记。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教学备注:7蟋蟀的住宅目标设定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预设教学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相同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

13、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出示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本领?(唱歌,斗蛐蛐。)它今天要向我们展示另一个本领建住宅,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不是想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读一读。学生试读后,同桌互读互认生字。出示生字,抽生读,师正音。学生介绍学的方法,师指出“蔽、搜”等字的写法。三、回读课题,激发探究意识别的昆虫的住处称“窝、巢”之类,为什么蟋蟀的住处称为住宅呢?学生读、自然段,学生通过比较蟋蟀与其它昆虫,解决上面的问题。借用书中的句子说说“随遇而安”的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可

14、以看出蟋蟀不随遇而安的慎重选择住址。四、再读课文,感情逐步升华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可以看出它怎么样(勤劳,永不满足)连读、自然段重点词句。教学备注:第2课时目标设定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2、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方法。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预设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方法。议定生成重点与预设一致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教 学 流 程个性化处理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字词,了解掌握情况。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在选择住宅时,如此的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怎样呢?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