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1213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1.1建设背景 城市执法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即要使城市整治有序,又要使城市群众生活方便,需要管理对此进行统筹兼顾。由于我国存在片面强调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以及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地扩大,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的现象,造成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交通堵塞方面更为严重,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乱搭乱建现象,使城市市容,绿化等屡屡遭到破坏等问题,也增加了执法人员执法的难度。而目前,相关法律规定执法人员只有罚款、暂扣物品等简单的手段,使执法队员可供执法的手段过于简单,但执法人员执法又为了依法办事,往往对违法行为采取“运动战”

2、“大兵压镇”的方式进行,如此机械地适用法律,往往无法形成长效地得管理机制。在当今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执法大队更应该灵活地采取执法措施。正如“法律不是僵死的教条,法律是有灵魂的,法律的灵魂是法律的目的,原则,精神。”另外为了增加执法的威慑力,各地执法局往往采取只罚款不纠正的方式,如此,只能短暂地解决城市问题,没有从源头上予以防治,犹如“拔草不拔根,春风吹又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且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1.2建设的必要性 1.2.1城市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市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整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行政执法手段却相对滞后,行政执法方式不够精细,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不强,严重制约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城市职能的发挥。为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打造智慧天津,迫切需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城市技术等,创建行政执法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实现行政执法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1.2.2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应用行政执法新模式的城市,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政府行政水平和管理效益;减少了专业部门巡查成本和人员、车辆等费用;减少了安全案件事故发生率;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和谐、优美、安全、整洁的城市环境,大大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 1.2.3便于政府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

4、和协调 XX省综合执法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后,通过交互共享平台实现了与多部门的行政许可、工商数据、人口数据、机动车数据、市政设施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以及相配套的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同时,也实现了行政执法局以及各委办局的三四级网络建设。这就必然有助于多级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运作、协调推进。从而,理顺市政府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行政执法与服务的质量、效率,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1.3建设的可行性 1.3.1市管理信息化取得一定的

5、基础 市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已完成建设多个系统并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天津各部门之间。 视频监控方面,XX省目前已组织建设视频监控点位,初步实现了对市区六个主XX县区和开发区重点区域实时监控。 1.3.2实施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本项目建设主要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网络技术,实现有线网、无线网的互联,构建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存储与备份技术,构建san结构信息管理平台; 2 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城市执法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gis技术,实现城市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gps技术,实现执法对象的准确定位;rs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实时查看;数据仓库

6、技术,实现海量地图数据的整合。 此外,XX省综合执法指挥系统项目建设中采用的无线智能终端执法通技术、移动视频监控技术、新一代呼叫中心技术、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引擎和基于工作流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均为当今世界信息应用领域使用的成熟技术,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案例,并且在行政执法建设领域,都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1.4总体框架设计 综合执法指挥平台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由硬件层、传输层、应用支撑层、业务支撑层、用户表示层、用户层等六个部分组成。根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的要求,以上各层次按照自下而上构筑,各层都以其下层提供的服务为基础。所有用户采用单点登录的模式,经过系统身份认证和授权后进入系统

7、。 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依托XX省综合执法指挥中心,通过系统整合、资源共享和拓展开发,构建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综合指挥系统。根据系统的建设目标,数字执法系统建设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车辆监控管理子系统、行政执法办案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统计分析子系统、oa子系统、短信互动子系统、数字执法系统升级改造包括采集员监督管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字资源管理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执法通)组成。 系统总体体系架构图如下: 3 4 1)硬件层。硬件层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系统涉及的硬件主要包括服务 器与存储备份系统、呼叫中心设备、

8、大屏幕与视频流发布系统、机房及指挥中心系统等。 2)网络层:通过电话网、有线宽带网、无线传输网等网络传输线路,实现 数据的传输与应用,主要涉及的网络有核心网络、天津政务外网、公众服务网、无线通信网、公众电话网、互联网等。 3)数据层:数据层提供了gis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等中间件等应用支撑 软件。这些支撑软件为系统的开发、部署、应用提供了各项应用支撑,简化了系统实施的过程。gis平台提供了对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操作、显示、分析和建模等一系列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服务。应用支撑层支持应用层相关系统的快速、灵活构建和部署,实现对应用数据的管理和支撑。 4)业务支撑层:包括gis服务中间件、业务服务

9、中间件、安全中间件、消 息中间件和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对应用系统的支撑。 5)业务应用层:包括数字执法与数字执法过程中涉及应用的各系统。6)接入层:通过公众网站、wap网站、短信、彩信、视频监控、gps监 控和其他专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7)用户层:用户层主要包括市局各级领导、监督员、执法人员、专业部门 和社会公众等。用户层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在线帮助等功能。标准规范体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参考各种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提供标准化依据,逐步形成行政执法系统的信息化标准。标准规范体系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数据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10、。数据标准化是指针对空间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管理标准化是指区域化管理,各个相关负责主体的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等以健全日常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业务流程规范体系、业务对象范围规范体系、评价体系、soa数据交换体系,规范系统的正常运转。 信息安全体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层次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手段,通过软硬件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以保证系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通过机房管理、ca认证、权限控制等安全机制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合法化访问。 5 主要设备有包括防火墙设备、防病毒软件、安全口令、ca认证系统、ca证书、备份机制、机房管理制度等。 1.5业务流程设计 综合指挥平台架构主要由指

11、挥调度处、基层工作处、专项整治处、法制处组成。其中指挥调度处主要负责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市政、工商、环保、公安交通管理执法成效的考评以及处理举报案件、媒体曝光、市场摊区等动态违法违章案件;基层工作处主要负责对规划、建设、房产行业案件的处理;专项整治处主要负责对牌匾广告、乱贴乱画等列入专项整治的案件的处理;法制处负责对上级交办件、信访案件等案件的处理。 针对上述具体执法情况,指挥中心总体业务流程设计如下: 由于案件信息主要来自于以下来源。上级批转、领导批示、有关部门移送、市民投诉、执法人员巡查发现、新闻媒体曝光。案件信息进入本系统后,由受理员立案,通过案件受理、现场核实及向行政审批信息共享

12、平台调查取证、案件信息汇总上报、领导审核并作出决定、发送执法告知书或接受听证、下达行政处罚书或行政复议、执行、结案并归档、处理反馈等环节,完成行政执法问题的处理,然后结案归档,并将结果反馈到指挥中心。 1.6系统的接口开发 系统包括了多个应用系统,并与外部系统协同工作。因此,系统的接口设计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的接口设计,二是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 系统内部接口是指行政执法系统内部的各类接口。无线数据传输接口、视频监控接口、本地数据交换接口、执法通与业务系统接口、gis地理信息系统接口、短信系统接口、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接口、以及后续扩展应用开发接口等。 1.7综合执法指挥平台系统应用系

13、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建设目标,数字执法系统建设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车辆监控管理子系统、行政执法办案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统计分析子系统、 6 oa子系统、短信互动子系统、数字执法系统升级改造包括采集员监督管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字资源管理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执法通)组成。 1.7.1地理信息子系统1.7.1.1概述 地理信息共享及地理编码系统是天津综合执法指挥系统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城市网格数据、行政执法案件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显示、漫游、分析、建模和更新等功能。

14、地理信息共享及地理编码系统始终贯穿于整个XX省综合执法指挥系统之中,提供基础的地理数据调用、地理数据维护、地理数据变更的地图展现、业务数据的地理方式展现、业务数据的地理分布统计、报表等系统支撑。 1.7.1.2地图显示与管理 地图显示与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等地图操作与管理功能。 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和r树索引技术,对海量空间数据具有较快的显示和处理能力。 1、地图显示策略 为了提高数据的显示效率,系统采用多级比例尺分级显示策略。根据比例尺从小到大,依次叠置交通图、单元格网图、1:1000基础地形图。 2、地图窗口管理 可方便地进行地图放大

15、、缩小、开窗放大、开窗缩小、漫游、全图显示等基本操作。 3、鹰眼 用缩略窗口的方式显示当前地图的全屏内容,显示当前地图窗口在全图中的位置,并能通过在缩微图上拖动的方式改变当前地图窗口的视窗。 7 1.7.1.3gps定位 执法车辆和执法通手机配置gps接收模块,具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将案件发生位置精确定位到地图上,并且可以显示或查询车辆和个人所在位置、路线轨迹、执法人员的实时路线追踪及周边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位置信息等。通过gps通讯接口,向指挥中心发送坐标信息,提供定位的依据。 1.7.1.4视频监控点定位 通过地图可以标注出每个移动视频监控点的具体坐标位置,并可以根据查询条件选择性显示出来。 1.7.1.5查询定位 查询定位模块用于快速定位专题数据,并可查看属性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图形查属性2、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