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121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方式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三大模式,以及被现今认为第四 种与第五种治疗模式的生物疗法及癌症热疗。即使一个恶性肿瘤在早期阶段已被广泛切除, 也不能说癌肿已彻底清除,在所有的病例,宿主、肿瘤、治疗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 互关系。癌症患者经治疗后有三种可能的结果:永久性治愈;癌肿继续不可遏制地发展 而导致死亡,治疗没有能消灭癌;治疗后经过一段明显的缓解期后,肿瘤复发,转移或出 现新病灶,表明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而且发生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当前先进国家癌症最好 的总治愈率已达60%以上。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2、。癌症早诊断、 早治疗无疑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但不规范的治疗,如早期甲状腺癌、乳腺癌等仅作局部 摘除或局部切除,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合理的首次治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对 早期癌症多选用手术和放射治疗,可使90%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对于中晚期癌症多采用有 计划、合理的几种疗法结合的综合治疗,以达到取长补短,协同抗癌的作用,从而提高生存 率与治愈率。治疗方法不当,特别是首次治疗不规范常导致治疗失败。一,肿瘤外科治疗1. 癌症外科手术治疗与一般外科手术有什么不同?肿瘤外科与一般外科手术有所不同,除要求术前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或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定 诊断之外,肿瘤外科手术强调整块切除,范围比较广

3、泛,还要将有可能隐藏癌细胞的周围正 常组织及区域性淋巴结一起切除,否则术后易复发。为防止或减少癌肿在手术过程中的扩散, 对操作技术有其特殊要求:手术操作中务求轻巧,切忌按揉或挤压肿瘤。手术中要有无瘤原则”、“无瘤观念”和“无瘤技术”,手术野的“无瘤区”须谨慎保 护。而以肿瘤为主体的“有瘤区”须严格隔离,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医源性癌细胞的播散, 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种植和转移。解离肿瘤周围组织时宜用锐性解剖,避免钝性剥离,易使癌细胞在淋巴或血流中扩散。肿瘤治疗强调第一次打击,即首次手术治疗要尽可能干净、彻底,切除的范围距离肿瘤边 缘在横向与纵向上要尽可能足够宽大,相应的区域淋巴结要彻底清扫,达到真正的

4、根治性手 术。解离的组织和肿瘤应整块切除,保持完整性,不要切入肿瘤或撕裂,更不可支离破碎, 以避免造成肿瘤的局部扩散。手术创面可用抗癌药物处理,对胸、腹腔内肿瘤手术完毕时,可在胸腹腔中使用抗癌药物, 以减少局部复发率。2. 哪些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全身性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浸润到周围的组织或器官,或与周围的血管和重要脏器粘连,强行切除就可能危及生 命。已发生远处转移扩散的肿瘤,特别是多发性转移灶患者,原发肿瘤未控制,肿瘤已进入晚 期,这就失去了手术的意义。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不能承受手术。另一种手术是为肿瘤姑息性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是对那些病变已超出手术切除范围的恶性

5、 肿瘤,为减轻痛苦,解除梗阻,所施行的造痿术或改道术等,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3当前肿瘤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肿瘤外科治疗正向着合理性、功能性、根治性的目标发展。外科治疗癌症的基本概念发 生了较大转变,其发展趋势正在经历从“解剖型手术”到“功能保护解剖型手术”的转移, 这种转移已经从单纯追求扩大手术范围趋向于缩小手术范围,对于没有被侵犯的脏器予以必 要的保留,更注意强调保存机体的功能和免疫反应,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治 疗以提高疗效,如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等。4.肿瘤介入治疗是怎么会事?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介入放射学?介入这个词在这里是参加、干预的意思。介入放射学是在 常规放射诊

6、断的基础上,引入了干预措施。干预措施的引入除了使放射诊断更为可靠外,最 有价值的还在于增加了治疗手段,尤其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应用放 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导向,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下,以治疗为目的的放射诊断与治疗相结 合的一种新技术。并可取得组织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疾病性质。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肿瘤诊治方面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包括血管造 影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血管内栓塞术等;二是血管外介入放射学,包括生理腔道造影术、 穿刺活检术、穿刺造口造痿术、食管腔道术后狭窄扩张术、腔道内支架成形术等。肿瘤介入治疗现已广泛开展。如应用介入技术治疗肝癌,以微创手术经

7、皮股动脉穿剌将特制 的血管导管插入肝动脉血管后,施行肝脏血管造影并将大剂量、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选择性地 直接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再将明胶海绵等选择性地栓塞肝动脉,使肿瘤细胞最终被“饿 死”。加以抗癌药物直接高效地对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所以使疗效显著提高,肝动脉灌注化 疗和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头颈、胸腹及盆腔部位肿瘤的动脉药物灌注化疗或/和肿瘤动脉栓塞 治疗,大大拓宽了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范围,明显改善了肿瘤预后,堪称 肿瘤治疗方法中的一颗新星。在肿瘤领域中正发挥着有重要价值的作用。二.肿瘤放射治疗1. 常用的肿瘤放射治疗有哪些?放射治疗是

8、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由于放射设备的进展,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 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有6575%的恶性肿瘤包括术前、术后、术中综合治疗需要采用放疗, 约40%的患者需放射线根治。肿瘤放射治疗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有四类:由普通X线治疗机所产生X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仅用于表浅肿瘤的治疗,现多被加 速器所产生的电子线所代替,故普通X线治疗机已逐步被淘汰。由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钻-60在衰变过程中所产生的伽玛(Y)射线。目前这两放疗设备在我国巳基本被淘汰。由医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X线及电子线。以上三种放射治疗设备主要用于体外照射。组织间和腔内放疗。是将放射源(主要是铱-192所产生的Y射线)

9、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 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道内,如治疗子宫颈癌、鼻咽及食管癌等。另一种组织间的放 射源是放射性碘-125经施源器或施源导管永久性植入到人体的肿瘤部位,由碘-125所产生 的伽玛(Y)射线,进行高剂量照射,对某些肿瘤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缩小病灶,减少 复发,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延长生存期,并能解除或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这种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内放疗方 式,又称体内伽玛刀治疗或粒子刀治疗。2. 质子治疗质子治疗属于放射治疗领域最先进的治疗方法质子为带有正电荷的高能粒子射线,亦即高 LET(线性能量传递)射线。质子射

10、线最大的优点是具有好的物理效应和剂量学分布,即Bragg 峰型剂量分布特性。由于射线进入到人体一定深度后,射线剂量陡然下降,能量绝大部分丢 失在峰区,峰区前后的剂量很低,特别是峰区后的剂量几乎为0。峰区的位置和宽度可按治 疗病变(肿瘤靶区)的位置和大小进行调节,可将Bragg峰控制在肿瘤靶区的边界,实现” 定点定向爆破”。质子射线的这一特点,其单野照射可使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量最小,更多 地保护周边正常组织不受损害。因此,质子治疗的适形效果要比X(Y)射线更好,剂量分 布更加理想。特别是立体定向质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质子放射治疗将会改变肿瘤对射线敏感与不敏感的概念质子放射治疗的问

11、世,肿瘤对射线 敏感与不敏感只是医生给放疗剂量多少的参考因素,不是决定能否放疗的关键因素可望将 改变目前癌症放疗的现状。由于价格昂贵,尚难推而广之,可望21世纪在我国大的肿瘤放 射治疗中心立足。3. 为什么放射线能治疗癌症?放射线杀灭癌细胞的关键靶是细胞核中DNA (脱氧核醣核酸)。肿瘤的分裂、增殖、生长均 由DNA复制所决定。放射线无论是对正常组织或是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由于肿瘤细胞 比正常组织细胞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经一定剂量的放疗使肿瘤细胞丧失再生增殖能力,直至 被杀灭,而正常细胞经亚致死剂量的照射,其损伤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一种可逆性改变。临床 上就利用这种正常细胞群对射线敏感性低,耐受

12、性强,修复能力高,而肿瘤组织则相反,使 射线在正常细胞群与肿瘤细胞群之间有一定的选择作用,这就是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取得效果 的重要因素之一。4. 是否所有的恶性肿瘤都能被放射线所杀灭?答案是否定的。放射线对下述四种肿瘤细胞不敏感,成为放射治疗的难点。肿瘤细胞基因上存在低放射敏感因素:在全部肿瘤中约1/3属于低放射敏感性肿瘤,单 纯放射疗法很难收效,如骨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等。乏氧细胞:肿瘤放射治疗须在细胞处于氧合状态下进行,称氧效应。临床见到的肿瘤肿块 中约5%-10%以上的细胞氧含量较低,属乏氧细胞,其放射敏感性较低。非增殖期细胞(G。期):肿瘤组织中有处于非增殖期的休止期细胞

13、,约占整个瘤块的20% 50%,这种细胞对射线呈低敏感性。增殖期的S期细胞:即DNA合成期细胞,也是难以用射线杀死的,是低敏感性细胞。这四种肿瘤细胞是影响肿瘤放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有的肿瘤出现复发的基础,是阻碍放射治 疗的关键,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对策已研究出一些针对性措施。5. 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对放射敏感性有何差异?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来看,不同肿瘤细胞固有的对辐射 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表现在接受放疗时其疗效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分化越差,生长比率高, 发展快的肿瘤对放射线越敏感,但其恶性程度也高,往往预后也不好。按肿瘤组织放射敏感 性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放射敏感性的

14、肿瘤。所谓放射敏感性肿瘤是指放射线消灭肿瘤的剂量远低于正常组织对放 射线的耐受量。如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髓 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肿瘤细胞内在的敏感性虽然在治疗结果中起明显的作用,但 放射敏感的肿瘤往往恶性程度高,在早期即可有远处转移。因此,放射敏感性高不等于放射 治愈性也高。放射中度敏感性的肿瘤。所谓中度敏感是指肿瘤的致死剂量和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接近, 故治疗率低。此类肿瘤有各种上皮癌及某些腺癌,如子宫颈癌、喉癌、甲状腺癌、乳腺癌、 皮肤癌等,在放射治疗实际应用中颇为重要,应视为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如能得到正确 和足够的手术治疗配合,则效果更

15、好。放射不敏感性的肿瘤。如上所述肿瘤细胞基因上存在低放射敏感因素。这类肿瘤需要用很 高的照射剂量方可使肿瘤退缩,但对正常组织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亦称放射抵抗性肿 瘤。6. 肿瘤术前放射治疗有何意义? 肿瘤术前放疗的价值有:术前放疗可使血管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使管腔狭小,形成闭塞性脉管炎,癌细 胞淋巴扩散途径被阻塞,也减少癌细胞血路播散的机会。术前放疗可使部分癌细胞死亡,或使癌细胞生活机能和增殖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可 减少因手术转移或种植的机会,同时肿瘤边缘部分的浸润及局部的临床转移灶,外科手术往 往无能为力,术前放疗则最能发挥它的杀灭作用,因大块癌体含有放射线难以消灭的乏氧细 胞

16、,单纯放疗后复发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将癌体切除,既可以适当减少常规放射量,又 可基本上消除局部复发问题。术前放疗可使原发灶退缩,肿瘤周围炎症消退,周边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达到提高手术切 除率,扩大手术适应症的目的。据观察手术时血液中癌细胞检出率增加,提示有医源性扩散的可能,术前放射可使血液中 阳性癌细胞的检出率降低或转阴。7. 肿瘤术后、术中放疗有何意义?术后放疗主要指证是:局部有残留或疑有残留癌灶,包括肿瘤粘连,包膜或包膜外侵犯,肿 瘤破裂,区域性淋巴结被侵犯。通过术后放疗达到杀灭手术未能切除的宏观残瘤或亚临床病 灶,减少复发。如脑胶质瘤、头颈部肿瘤由于解剖部位及肿瘤本身的特点,往往边界不清, 分化差,手术切除复发率高,多主张术后进行放疗可获较好的疗效。术中放射治疗对某些肿瘤很有价值。手术切除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