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学案2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0648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学案2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诗文阅读学案2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诗文阅读学案2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诗文阅读学案2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诗文阅读学案2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学案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学案2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5文言虚词(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1.系统整理、掌握15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掌握高频虚词“之”“其”“而”“以”等。2.学会推断文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的方法。(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

2、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

3、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注李全:南宋叛臣。乡用:重用。洊(jin):再度。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4、“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考点探讨江苏2011年考试说明规定考查下列15个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在15个虚词中,“以、而、为、其、之”属高频考点。从江苏命题实践看,文言虚词属轮考点,不大单独设题考查,只是在语句翻译中出现。如若单独设题,则为单选客观题。形式有“单一考”(只考一个虚词,关联课本例子)和综合考(考四个虚词,且用课本例句配对编组)。无论哪种形式,与课本的关联度都较高。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_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5、_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_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_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_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_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_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何”的意义和用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_大王来何操?(鸿门宴)_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_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_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_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_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乃”的意义和用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_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_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6、)_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_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_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_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_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_其皆出于此乎?(师说)_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_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_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_ 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_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_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_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_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_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_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且”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_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_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_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_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_ 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