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305780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1 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课文选自老舍访问内蒙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写了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第二段(第-7自然段)先从岭、林、花这3个方面分述所见(写景),再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与国家强盛这两方面分述所思(联想),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本文语言质朴,凝练,亲切,自然。写景,其景历历如绘;抒情,其情真切感人。 2本课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

2、效果的方法,以落实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 3课文三次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都与本文中心前,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它体现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认识的逐步深化情感发展的历程,应启发学生正确理解。 二、教学目标1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写作时应选择适当的句式突出句意,以增强表达效果。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1个词语,能说出疾驰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兴国安邦等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理解作者的联想,认识林海对兴国安邦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第2、4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3、: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加表达效果的方法,以落实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三次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的含义和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中国地形图。 二、教学时间: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提示。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结构特点及大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读课本第86页的注释,明白作者是老舍。()出示中国地形图,简介大兴安岭位置。.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本文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4)检查自学情况。

4、读词语。读准带点的字: jiacue;qiagra;okngxn 疾驰俏丽空洞兴国安邦注意字形: 盛气凌人:是两点水旁()。 椽柱:书空右上部分()。解释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疾驰:快,迅速。盛气凌人:欺凌,侵犯,欺压。 目之所及:到,达到。兴国安邦:国家。 (5)指导给课文分段。 课文哪一部分写景主要从哪几方面写景哪一部分是联想 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式)。 给课文分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作者去大兴安岭之前和去了之后,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眼见,脚落,手摸,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朗读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