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30482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方案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组织委员会2014年1月一、大赛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作为矿产资源勘查最重要手段之一,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复杂地质条件和勘探新领域拓展,使得勘探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勘探地球物理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在“厚基础、宽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特殊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展国际交流的能力,做到

2、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是培养单位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矿产资源勘查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大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适合企业、适合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首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于2013年6月至10月成功举行,共邀请17所设有SEG学生分会的高校、科研院所参赛,共有1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43支团队报名参赛,74支团队提交有效报告。经过初赛选拔,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支团队晋级决赛。大赛决赛于10月23日至27日举行,5天比赛时间分为资料处理、答辩、笔试三个部分。选手们使用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发的GeoEast软件或其它软件,对某浅海区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评委们通过资料处理成果剖面展示、答辩、笔试三项环节综合评定团队总分。经分赛区初赛和总决赛,共评选出特等奖1组、一等奖3组、二等奖6组、三等奖9组、优秀奖29组、成功参赛奖26组,同时产生优秀组织奖5

4、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5个。在决赛期间,举行了勘探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及勘探地球物理大赛研讨会,会议决定2014年大赛内容为地震资料处理,1月至2月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教师进行软件培训,3月至4月教师对学生进行软件培训,4月至6月份举行初赛,7月至8月举行决赛。二、大赛安排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勘探地球物理家学会(SEG)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方地球物理公司SEG中国分赛区单位(设有SEG学生分会的18所高校、科研院所): 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石油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2.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均可以参赛队的方式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2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未设SEG学生分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可联系SEG中国代表处(邮箱:chinaseg.org) 申请成立学生分会,或到设有SEG学生分会的单位报名参赛。3. 参赛要求所有参赛学生须为SEG学生会员,参赛时提供会员号及会员有效截止日期,以便组委会确认会员资格是否有效。(例如,张某某,SEG会员号:16

6、6123,会员有效期至:2014/12/31)。会员号及有效期可登陆SEG网站查询。若不是SEG学生会员,请登陆SEG网站在线申请学生会员后,将以上信息填入参赛报名表。申请SEG学生会员的流程请参见附件1。4.比赛内容参赛学生以2名学生(可以有1-2名指导老师)为单位参赛,按照大赛要求提供作品。通过初赛、决赛的流程评出各种奖项。(1)初赛阶段初赛地点:各分赛区;初赛形式:资料处理、处理报告编写、初赛作品答辩、笔试;参加答辩和笔试人员:向分赛区提交有效作品的队伍;评价依据:资料处理报告、多媒体汇报和答辩、笔试成绩。大赛组委会为参赛选手提供地震资料和观测系统等资料。参赛队员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分析,

7、确定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完成地震资料处理,并完成对处理成果的分析评价和最终地震资料处理报告编写。处理报告应该包括原始资料分析、处理流程以及处理流程确定依据、处理过程成果以及质量监控、处理效果分析评价等。参赛选手可以采用商业软件(具体软件不限,推荐使用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完成地震资料处理。评审专家根据处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的信噪比、分辨率、保真度、成像精度以及报告完成质量等标准,来评价参赛者作品的优劣并进行打分。笔试由各分赛区自行出题、自行组织。(2)决赛阶段参赛地点:河北涿州;完成时间:5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参加人员:从初赛参赛队伍中选拔

8、10-20支参赛队;评价依据:笔试、现场汇报与答辩、剖面展示。组委会为参赛选手提供新的地震数据和观测系统等资料。参赛队员在现场完成地震资料处理与多媒体报告编写工作。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完成地震资料处理,并完成对处理成果的分析评价和最终多媒体报告编写。多媒体报告应包括原始资料分析、处理流程以及处理流程确定依据、处理过程成果以及质量监控、处理效果分析评价等。参赛选手可以采用商业软件(推荐使用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也可自带软件和计算机参加),结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完成地震资料处理。评审专家根据现场汇报和答辩效果、处理流程的有效性以及地震资料处理成果剖面的信噪

9、比、分辨率、保真度、成像精度等标准,来评价参赛队伍资料处理的成效。5.评审机制本次大赛设总赛区组委会,并分别在各参赛单位设分赛区组委会。各参赛队伍的作品的有效性首先要由所在分赛区的组委会进行认定,经分赛区组委会认定为有效作品的团队方有资格参加初赛,通过初赛的选拔,最后参加全国决赛。其中作品的有效性认定、初赛实行分赛区负责制,各分赛区组织专家评审。根据初赛结果评选出成功参赛奖(未通过初赛但作品被认定为有效的队伍)、优秀奖(通过初赛但未进入决赛的作品),初赛结果评出参加全国决赛的队伍。由分赛区初赛晋级的作品参加全国决赛,在总赛区进行现场资料处理、答辩、笔试,评委依据大赛现场答辩评分标准打分,产生获

10、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三、奖项设置1. 特等奖:总赛区负责,决赛阶段评定;一等奖:总赛区负责,决赛阶段评定; 二等奖:总赛区负责,初赛或决赛阶段评定(特等、一等、二等奖占总有效作品比例的10%左右,其中一等奖、二等奖的比例视比赛情况而定);三等奖:总赛区负责,初赛或决赛阶段评定,占有效作品10%左右;优秀奖:分赛区负责,初赛阶段认定,占有效作品的20%左右;成功参赛奖:分赛区负责,初赛阶段评定,占有效作品的50%左右;未获奖:分赛区负责,初赛阶段评定,占有效作品的10%左右。2.优秀组织奖:表彰参赛的高校、科研院所。3.优秀指导老师:表彰获奖团队老师。四、大赛日程1.大赛方案发布时间:2014年1月8日;发布网站:http:/ (按所在城市拼音排序)序号SEG 学生分会名称所在城市联系教师邮箱1北京大学北京胡天跃2清华大学北京陆文凯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刘学伟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刘伊克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刘洋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郑晓东7吉林大学长春韩立国8中南大学长沙汤井田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阎建国10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尹成11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刘洪林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张捷13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何兵寿1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唐晓明15同济大学上海刘玉柱16长江大学武汉唐新功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顾汉明18西北大学西安马劲风六、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