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0160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状的探究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的现状、探究与思考为深入推 进机关效能建 设,更好地服 务群众,* 市纪委监 察局深入 乡(镇)、村、组。通过 召开座 谈会等形式,对乡(镇)便民 服务中心与村便民代 办点运行情况展开了 调研,从调研的情况反 映,便民服务中心与代 办点成立方便了群众 办事,改进了干部工 作作风,提升了政府服 务效能,但在工作之中也存在一些 问题, 需要我 们进行探究与思考。一、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的运行现状便民服务中心与代 办点的成立,解决了群众 办事“地点难寻、 干部难找,事情难办”的问题,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 风, 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在群众中 树立了 亲民、便民、为 民的

2、良好 形象。(一)创新办 公模式,方便了群众 办事。便民服务 中心的建立, 融多个部 门一站式 办公,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 门才能 办成的事, 现只要到服 务中心就能 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 一家门,变群众跑 为干部跑,变多次找 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办事节约 了群 众办事成本。(二)转变工作作 风,提高了服务效率。便民服务 中心改 变了 原有的工作模式,柜台式的敞开服 务使前来 办事的群众享受的服 务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变过 去“你求我 办事”为现在“我 为你服 务”,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 已在中心成 为自觉行 动。(三)实行阳光操作,增 强了透明公正。便民服务 中心建立公

3、 开、透明的告知制度,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 章等,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 业,有 效保障了群众知情 权,保障行政行 为 与行政服 务公开、规 范与合 法。公开透明的办 事机制,办事流程。增强 了内部 监督以及社会 公众的外部 监督。中心对 全部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 诺,限时办结, 切实减化办事程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四)规范办事流程,预防了腐 败滋生。便民服务 中心的建立, 使乡镇一级的行政 审批从内部走到前台,各 项工作更 为规范透明。 中心的 职能是管理、协调、服务、监 督,尤其是监督方面,可以整 合纪检监察,财政监督等有关 单位共同进行,使监

4、督工作更具 实 效。 “一个窗口 对外”、“一条龙”服务,有效杜绝“吃、拿、卡、要 ”的 现象发生,并通过公开 办事程序和收 费标 准,把各办事事项置于 群众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预防、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五)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了干群关系。长 期以来,受传统 工 作模式的影响,少数 单位存在 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以及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等现象,群众意 见很大,便民服 务中心和代 办点组建以来,镇、村干部集体唱响 “有事 请找我、我 为你服务”主旋律,切实为群众解 难事、办实 事,彻底改变了过去 基层站所各自 为阵、唯我独办 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 树 立党委政府良

5、好形象。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存在的问题(一)机构设置不固定,运作 难 ,一是职权不明。便民服务 中心没有固定的牌子,在运作的 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 ,如 各部门的公章均分 别保存于各部 门领导 与主任的手中, 办事还要 “两 头跑 ”,一旦他们外出或出差就只能 搁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二是保障不力。一是没有固定经费投入。便民服务 中心工作 经费 很难得到保障,中心建 设只能是 “量入为出”,主要看乡镇主要领 导的重视程度,从而造成了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部分村 级组织 集体经济薄弱,便民代办点建设有难度,便民代办 支出更无保障,这是村民代 办点发展的“瓶颈”,也是

6、代办人员积 极性不高根本原因。在部分偏远 村,由于缺乏必要的 经费 保障, 代办员缺乏积极性,出现“代办”成为“带办 ”或“待办”现象。(二)人员责权 不明晰,管理 难。 一是选人难,以现行的工 作机制,便民服 务中心工作人 员均是由各 业务部门推选组 成,各 部门考虑自身工作开展,一般不愿派 驻业务 骨干到便民服 务中心 工作,从而造成工作人 员业务 素质不够。二是管理难 ,便民服务 中心工作人 员均为双重领导,受考核机制制 约,工作人员都原部 门考核 评先,工作人员主观上存在本部 门工作为“正业”,便民服 务中心工作是 “副业”的思想,客观上也因要兼 顾部门 其它工作等 原因,导致到 岗不

7、及时,甚至缺岗,给群众 带来不便。(三)部门授权不到位,操作难。一是窗口进驻难。 1、工作 条件限制,不方便 进驻。如派出所、国税、地税等,因为业务 全部 与上级联网,又有保密要求;计生服务站涉及B超等器械检查等 影响了 这些单位的 进驻。 2、工作性质 限制,无法 进驻。如土管所、 农林办等都涉及 实地勘查,无法在中心服 务,中心窗口形同虚 设, 影响了 这些单位的进驻。二是具体操作难。由于有些部门 尽管进 驻了服务中心,但仍然习惯于老办法运作,有些部 门出于部 门利 益考虑或图自己 办事方便,授权不到位 ,导致“双关审批”,行政 服务窗口成了 “咨询窗口 ”,办事效率低下。(四)责 任主体

8、不明确,指 导难。由于乡镇 便民服 务中心 是多部 门入驻办公,在业务 指导与监管方面方面存在多部 门 共同管理,但缺乏一个具体的管理 责任主体,存在 “多头管理 ” 和“多头缺管”并存的 尴尬局面。三、几点思考 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代 办点,贵在为民、重在便民、实 在利民,要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就必须 把服务中心打造 成规范服务、优质 服务、创新服务的便民、高效、廉洁、诚 信的政 府服务平台。让群众走最少的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 用最少的成本,心情舒 畅 地 办 好自己要 办、想办的事情。(一)整合有效资源,将便民服务中心纳入乡镇编制。加强领 导,将便民服务中心明确作 为

9、乡镇 副科级常设机构编制纳入管理, 从而根本上 摈弃 “临时论 ”、“摆设论”等错误观念,增加财政经费 投入,进一步整合各部 门资源,完善中心服 务项目,健全中心服 务体系,从形式到内容上使便民服 务中心成为一个工作 实体、责 任主体,代表 乡镇 本级政府工作服 务型窗口。(二)加强纵向指导。切实 改变多头管理而“多头缺管”的局面。 落实责任管理主体,切实改变当前多头管理而又 “多头缺管”的局 面。虽然市行政服 务中心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存在 许多不同, 但市区行政服 务中心与便民服 务中心在事 项运 转、业务协调、中 心管理等方面有 许多共性,都是 办理具体行政 项目,应具备指导 和管理便

10、民服 务中心的功能与能力。(三)规范窗口 设置,切实提高服 务质量和人 员配置。无论 新 建或改造中心 办事大 厅,选址应在临街道近政府,统一建成柜台 式、窗口式、敞开式的办 事大 厅,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可减少工作 人员办事环节,还便于各 职能部门随时取得联系及业务单位对中 心工作指 导、协调与督查。从满足群众要求出 发,强化便民服 务 意识,坚持“应进则进 ”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结 合本地特点,在 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政策咨询 等方面开展新的 服务,进一步拓展、延伸便民服务 中心的服 务功能、服务项目、服 务内容。(四)完善部门授权,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协调 解决行政 权 力 下

11、放、办 事业务 骨干不足等 问题,乡镇政府及政府各个 职能部 门 应从行政 权力下放、行政行为 流程规范、站所干部派驻、业务 培 训、工作指导 ,资金帮扶等多个方面,共同 为 中心 营 造良好工作 环境,把便民服 务中心 办成有地位、有权威、有作为 的阳光政 务 超市。(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服 务水平。一是开展代办 代理服务,为基层群众代办市行政服 务中心申办的事项。围绕 “为民、便民、利民 ”这个核心,按照“简捷、协调、高效 ”的原 则, 延伸服务触角、创 新服务手段、完善分类办 理服务,为群众提供 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服务。二是延伸服务触角。在完善乡镇 便 民服务中心基础上,规

12、范村便民服 务代办点建设,公开服务内容、 服务承诺、工作人员 手机号 码。要加大代办 点工作 经费投入,特 别是对偏远村级代办点工作经费的投入,要保障代 办工作人员代 办支出,如误工费、交通费 等,提高村级代办点工作人 员的积极 性,确保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创 新服务手段。在便民服务 中 心定岗定员定时上班的基础上,开展电话服务、上门 服务、代办 服务等多种服 务方式,无论是否进驻中心服 务项目,无论是否上 班时间,都能为群众前提供 优质 服务。(六)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 员积极性。从制度着手, 改变现行的考核机制,既便民服 务中心工作人 员在原单位与部 门 考核 奖惩 的现状,将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 单位进行单独考核,量 化窗口考核指 标,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 的绩 效考 核办法。考核结 果作 为窗口与个人 评选晋级的重要依据。同时 健 全激励机制,保障工作人 员的政治和 经济待遇,使工作人 员安心、 真心为群众服 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