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01416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词鉴赏题练习1、阅读全诗,完成后面问题。汉江临泛 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一、关于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诗与孟浩然 齐名,称为“王孟”。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被誉为“诗中 有画”。二、注释 汉江:即汉水,长江的最大支流。 临泛:临流泛舟。 派:江、河的支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三、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

2、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 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 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答:“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 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3、,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作品英译:Rafting Han River Chu Cypriot Sanxiang Then, Jingmen nine were pass.Jiangliu heaven and earth, the mountains whether the.Jun Yi floating before the pump, waves moving far from empty.Xiangyang a good wind day, to stay drunk and Shan Weng.2、阅读全诗,完成后面问题。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一、诗人简介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 举进士,迁右拾遗,故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 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 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 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 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 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二、写作背景: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

5、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 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三、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宴席。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四、内容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回顾友情,别路遥迢。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古道离别,隐隐哀愁胸中涌。(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明确: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

6、了“别”?明确: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夜晚f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室内f室外(5)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友人设宴送别他。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所以,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信念惜别之情。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 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 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 显示: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金樽绮筵

7、长河晓天情感:相对无言时光催人悠悠离情离情缠绵难舍难分此会何年总结: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 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答: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答: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苏武庙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8、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 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 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 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 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 尽写入“销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 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

9、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 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 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 迁的怅惘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咏风 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解读炎热未消的初秋,阵阵凉风吹拂,经过了我,经过了林子,经过了沟壑,吹 散了涧上的云烟,卷走了山上的雾霭,当我寻找到涧底的人家,当我看清了山间 的房屋,此时只你知道呵这样的快意,这种的清爽,透着你的行踪不定,却又饱 含情由。当日落西山,水静山寂时,你再次抚过松

10、涛,为我弹奏起大自然雄浑的 乐曲。(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 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松声”。(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 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急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 “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 惟妙惟肖。(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 绕梁而已。请简

11、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答: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 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诗写朋友皇甫侍 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答: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夕阳映照着偏远的荒村,深秋时节落叶 纷纷,路无行客,雨断野桥,涧水乱流。在这样偏僻、孤寂的荒村,在这样一个 凄清的暮秋时节

12、,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如何不高兴。(说出以写景为主,借 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确本诗的表现方法,得 2分,能够抓住本诗所写的典型景物 加以描述,得2分:表现出因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而高兴的内容,得 2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宿甘露寺 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意境赏析:诗人夜宿甘露寺,云气弥漫在枕头边,好像上千座山峰环绕在近旁。床底下 响起一阵阵松涛,犹如海潮翻滚澎湃,似乎上万条山谷都在呼啸哀鸣。清晨,诗人从床上起来,要看一看江上的景色。打开窗户,只见拍天巨浪, 像一座座银山似的绵延起伏,那汹涌的大江,仿佛一下扑进窗子里来了。 (1)前

13、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答: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 胸襟和气慨。(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 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 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 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 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

14、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 感。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恨别 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 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译文:我一别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胡骑长驱直入也已经 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便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我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第,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 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

15、说近来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 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 挫的风格。答: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 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 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 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暮过山村 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译文: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作者)感到惊恐。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它靠近。(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