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300725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全州农民在马路市场自产自销农副土特产品,这也是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摇篮”。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继出台一列系适应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和

2、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省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78年-1986年)。恢复发展阶段。978年全州个体工商户仅有413户,从业人员57人,注册资金1万元。191年7月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有力地促进了个体经济发展,全州的个体经济也随之得到了恢复发展。1986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988户,从业人员3678人,注册资金83万元。 、第二阶段(18年199

3、1年)。稳步发展阶段。197年月5日国务院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98年月全国人大修改后的宪法中明确“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也得以稳步发展。991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2户,从业人员43255人,注册资金7116万元;私营企业有1户,从业人员294人,注册资金11万元。 3、第三阶段(1992年196年)。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特别是_

4、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飞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投资者办厂、办企业,推动了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99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达515户,从业人员6816人,注册资金2425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58户,从业人员941人,注册资金9015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第四阶段(197年至今)。持续健康发展阶段。1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下来。199年月1日全州出台黔东南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条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办法。2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清除了障碍,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截至2X年上半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909户,从业人员861人,注册资金109251万元;私营企业达495户,从业人员3870人,注册资金4104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215个,从业人员45人,注册资金6963万元。 二、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提

6、高,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层次不断加深,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其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户数迅速增加。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2X年全州个体工商户达601户,从业人员84048人,注册资金1036万元,户数与8年相比增加了16.倍。私营企业户数发展到了4875户,从业人员5169人,注册资金40396万元,户数与1989年相比增加了90.8倍。202X到202X年,全州个体工商户户数年均增长.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 2、贡献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丰富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贡献巨大,而且在增加城乡就业、推动技术

7、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和谐黔东南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迅速提高,202X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09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7.8%,比202X年提高4.15个百分点;创税5.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4.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全州解决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自202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人,累计安置下岗职工3820人,在全州新增的就业岗位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以上的就业岗位,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经营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准入条件的放宽和非公有资本自身实力的提高,非公有资本逐步进入农业、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旅游文

8、化、教育卫生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涵盖 一、 二、三产业,经营领域和投资领域多样化。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正由商业零售、小作坊生产逐步向批发、商品超市和规模生产、加工及运输业、建筑业等方面发展。如近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中泰药业、东升房产、中昊电子、皓天生物,以及一些介入旅游业、中介行业、社区服务的企业等,既拓展了发展空间,又填补了全州一些产业空白。 、规模不断扩大。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2X年全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有1269户;00-00万元有11户;500万元以上的47户。全州2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

9、业116家,占规模工业总户数的6.8%。目前,全州私营企业中已形成青酒集团、施秉恒盛、凯晟铝业、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佳惠连锁等一批特色企业和龙头企业。如施秉恒盛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生产规模名列世界第 三、亚洲第一,20X年生产工业硅.15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5.8%。 5、品牌逐渐凸显。近年来,全州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打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品牌,涌现出了以酒、茶、中药材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注册了一批产品商标,如青酒集团“青”、“青酒”,雷山银球茶叶有限公司“银球”,凯里康尔佳制药公司“飞云岭”、丹寨黔丹有限公司“黔丹”、岑巩思州工艺厂“思州”。目前

10、全州有注册商标60件,其中贵州省著名商标2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全州私营企业累计获专利品牌61项,如贵州正康中药研发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栽培技术、加工产品均获得国家专利,凯里信邦的何首乌、太子参中药材已通过国家ga认证。 6、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州和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允的原则,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资源配置、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逐步享有

11、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 7、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州、县(市)相继规划建设了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洛贯产业承接区和凯里炉山至麻江碧波循环经济带及丹寨金钟、台江革 一、黎平洪州等循环工业聚集小区,目前已有冶炼、化工、森工、生物制药等一批私营企业相继入驻,有效地激活了生产要素集中经营,集聚发展。 三、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总体来看,目前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总量少、规模小,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12、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凡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行业,非公有资本进入难度很大,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成为“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上进不去,“非禁即允”的原则还难以完全落到实处。二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贷款贴息、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创业服务、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政策还相对缺乏,在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展,鼓励参与国企改革,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三是缺乏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措施,一些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私营小企业

13、因扶持力度弱还难以迅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一些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也急需扶持才能做大做强。四是受州级、县(市)级权属所限,难以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五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企业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2、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服务水平、能力、质量还难以达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工商、经贸、商务、国税、地税、工商联等部门均有管理或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能,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一些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投诉中心和相关机制

14、保障,有的部门推诿、拖拉,问题和困难迟迟难以解决。二是监管方式有待改进,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检查频繁,存在以费代管、以罚代管、以批代管的现象,落实优惠政策、执法检查有时不能一视同仁,随意性较大。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存在服务缺位、管理越位现象。如中昊电子有限公司停电问题,没有得到迅速解决,仅今年月就停电5次;安平民族制药有限公司货物受铁路运输制约,有时货物停留一个星期仍未发走,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四是对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的行风评议、软环境建设测评、年度考评等方面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有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惩诫、警示作用。 、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全州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80%以上为业

15、主自筹,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少,导致融资额度小、融资效率低。如今年月底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02.6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为.8亿元。同时,全州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少,注册资本金小,截止今年月底除州级外各县(市)仅有担保公司6家(凯里3家,麻江、黎平、锦屏各家),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为60万元,最低的仅100万元,难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融资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在跨县(市)贷款、抵押担保方面难度较大,银企合作有待加强。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州的私营企业中,22X年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只有247户,仅占4875户私营企业总数的.06。目前除青酒集团、凯晟铝业、凯里信邦、贵州正康、瑞安水泥、中昊电子、丰球磁材、丰球房产等初具规模外,其余私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后劲不足,还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全州私营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当老板和当经理分不开,投资人就是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能力,内部合力不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还不宽,7%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在传统加工、高载能、房地产、运输、餐饮和零售等行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