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9839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

2、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二、讲授新课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3、?”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小组汇报结果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方法三、100(

4、12/3 )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3/2 )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求出总份数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7、练习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

5、顷?8、教学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解题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怎么解答?(

6、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三、巩固练习1、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4、思

7、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五、课后作业练习十三 2、3、4、6反思:一、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例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

8、测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二、挖掘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激励学生创新现行教材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教材,其中绝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是必要条件的问题,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教材显得比较薄弱,教学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学习材料,除了引进有多余条件或条件不充分的问题,还要逐步引进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以及答案上开放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来弥补教材不足“按“3 :2分配”你读懂了什么?”这种开放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满足学生的数学学

9、习需求,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再次验证了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三、挖掘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教材呈现的方式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载体,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在呈现教材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思维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同样是5:2的条件变换另一个条件

10、,就能解决更多不同的问题,“还能怎样变换呢?”的悬念,这种诱惑力,激发了学生探求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了新知的探究中。这个例子再次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索和追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教材”成为我们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材”。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教学基本内容第7677页练习十四的第59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2进一步巩固比的知识,沟通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教学重点及难点会正确计算“按

11、比例分配问题”的简单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法指导集体备课预习教学环节设计一、基本练习1知识回顾与整理。前几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引导思考:当药粉是400克时,水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当水是400克时,药粉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第(3)题要引导学生理解: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石子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2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对照条件确

12、定长和宽的比值。第(2)题引导思考:已知长与宽的比是5:3,要知道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必须先求出什么?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离中点20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反馈时,引导学生理解:客车与货车所行路程的差是40千米。三、拓展练习出示:王大伯养了灰兔、白兔、黑兔共150只,已知白兔只数是灰兔只数的5/6,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比是4:5,灰兔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已知哪些条件,已知灰兔、白兔、黑兔共150只,求灰兔有多少只?需要先求出什么?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

1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由具体到抽象,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

14、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1)学生讨论:A、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B、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C、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2)解答例5。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并在学习小组内说明自己你的想法?展示方法方法一、32=5 30533052方法二、30(3/2+3)3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