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9559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的存亡,所以我们更加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下面一起来看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计划的相关范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20XX年是“十二五”环保工作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行 新环保法的严管之年,也是“十三五”各项工作的谋划 之年。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 关 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xx决定作出的到2020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总目标,以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 题为导向,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 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提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2、水质达标率继续达到100%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全市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区域环境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具体任务是:一、认真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围绕20XX年全市深化改革工作任务,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新路 子。一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规政策体系。推进xx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确保条例今年6月底前通过市政府审议,8月底前进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持续开展低碳城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 12精品文档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等工作研究,形成有效约束开发行 为,促进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 二

3、是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编制完成XX市环境功能区划,力争今年6月底前通过市政府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实 施,明确环境功能6大分区差别化环境目标和管控措施。制 定实施差别化区域开发管理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xx市环境功能区划与城市总规、国土空间利用 规划衔接融合,编制完成XX市市域生态保护红线规划, 优化环境空间开发布局。三是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前期研究。 结合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机制,开展生态补偿前期研究,积极探索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 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四是推进社会、企业多元化参与环境治理。持续完善环评中介服务和城 市环保基础设施第三方治理机制,加

4、快开放环境监测市场, 探索试点重点企业污染治理第三方运维管理。制定实施社 会环境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规范社会化机构管 理。五是推进镇海区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工作。以化工行业为 重点,推行有机废气总量控制及整治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 险事前防范机制、环保执法无缝对接机制创新。二、加快构建环境保护联动工作格局。紧紧抓住当前各 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政治机遇,加快建立监管 统一、职责明确、执行有力的环保工作机制。一是探索环境保护形势分析制度。 定期研究全市环境质量及重点区域行业 环境保护形势,及时推动重大环保工作措施落地。二是出台 全市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5、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精神,制定我市加强环 境监管执法实施意见, 重点明确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机制 和环保部门环境监管执法责任机制。三是健全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制定出台XX市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网格化管 理工作实施意见,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环境保护监管 执法网格,由各级政府负责人担任区域网格长,明确每级网 格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层层负责、覆盖全域的工作体系。四是完善环境保护部门绩效对账机制。研究建立XX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环境保护工作部门 和责任单位在落实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工作中,协调配合、 认真履职。三、统筹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生态建 设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6、,强化综合协调,深入推进生态创建 等重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十二五”生态建设主要任务。 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下达落实各地各部门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书,有效运用环境质量预警通报、污染问 题挂牌督办、治理工作督查约谈等措施,确保“十二五”全 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中明确的120个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扎实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全面推动生态建设示范区向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转化的统一部署,细化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和相关创建工作规程,按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原则,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省级、 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准备。继续推进北仑、江北 两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指导已创

7、建成功的生态县区做好复 核更名工作,确保无缝对接。三是深化“四边三化”行动。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新 一轮专项工作计划,确保“四边三化”在全域覆盖、机制完 善、典型引领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四、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围绕“十二五”省 政府对我市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强化减排项目落地、工作机制创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一是落 实重点减排工程。完成“十二五”列入国家减排责任书范围 的慈溪市北部污水处理厂提高负荷等6个治理工程项目,并确保已建电厂脱硫脱硝、 污水处理厂等减排设施高效稳定运 行。二是完善污染减排市场调节机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 交易工作,实现

8、全市新老所有建设项目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 全覆盖。组织落实xx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 大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方案,建立市级排污权交易和储备体 系,确保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顺利 实施。制定出台xx市排污权回购管理暂行办法、xx市 排污权程序规定、xx市排污权租赁管理暂行办法,扩大 排污权交易标的,规范并活跃二级市场,推进排污权抵押工 作。三是完善建设项目总量削减替代制度。建成全市刷卡排 污管理平台,在印染、电镀实行行业总量管理,促进企业环 境管理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控转变。五、切实打好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贯彻 落实省、市“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9、工作要 求,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力争20XX 年底前提前一年实现“清三河”全治理目标,60%以上县区建成“清三河”治理达标县。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推动33条市级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打造“河长制” 标杆河道。深化xx市污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制定全市 城乡污水截污纳管及处置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清三河”治理成效。贯彻落实全省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持 续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长效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村xx个,新增受益农户 29万户。完成959个年存栏50头 以上养殖场的治理任务,推广商品有机肥xx万

10、吨,分别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xx吨、xx吨。组织实施xx湾近岸海域 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重点海湾治理。二是深入大气污染防治。 突出各牵头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抓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6个配套专项子方案。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 利用力度,天然气供气比2014年增加33%推行烟气清洁技术排放标准,确保到20XX年底6台xx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 到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启动镇xx区域消除“白色烟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1083平方公里“禁燃区”建设,落实xx台10 蒸吨/小时以下锅炉的省定淘汰改造任务。深入开展临港化 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继续在“泄漏检测与修复” 技术推行方面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11、加大涂装、干洗、汽修等 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控工作,健全尾 气超标排放车辆常态化执法机制,探索“黄改绿”试点,推 进“绿色”港口建设,年度力争淘汰“黄标车”4万辆。持续完善作业标准,强化行业监管,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场地、 城市道路扬尘措施。控制农村废气污染源头,农村秸秆综合 利用率达86%以上。三是强化土壤源头防控和修复。重点加 强处置设施建设及危废监管工作,争取完成危废和污泥处置项目16个、启动4个,确保45家重点危废及污泥产生、处 置企业建成在线监控设施,并推动54家二恶英排放单位开展自主或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江东区庆丰地块、鄞州区农 药厂地块污染修复工程。六、扎实推进重

12、点区域行业环境专项整治。一是深化“十二五”省、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完成余下列入省重 污染行业治理范围的 xx化工,xx化工新材料、xx药化3家 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完成列入市级整治范围的xx铸造行业及宁海、奉化金属表面酸洗行业的整治任务。启动XX区域7家电镀企业和xx7家分散电镀企业的搬迁提标整治工作。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终期评估,健全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污染反弹。二是深化重金属污染防控专项治理。重 点做好余姚重金属防控区整治和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十二 五”国家、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任务。继续做好奉化涉汞 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力争在 20XX年6月前完成全市汞行业 环境治理任务。七、

13、突出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工作。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 努力打造成为环境执法最严格、环境监管最严密的城市。一 是强化源头监管。把生态红线作为项目准入的底线要求,从 严执行“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 上控制高污染、高风险环境项目。二是深化专项执法行动。 继续加大市、县区环保部门联动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察网 格化、精细化及错时执法制度,重点打击大气污染企业、重 污染行业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地、污水处理厂等环境违法问 题,集中曝光一批“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 “行政拘留”等典型案例,营造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的浓厚氛 围。三是开展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制定印发检查方案,在 市政

14、府的统一组织下,重点实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阻 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清理废除、群众举报重点案件查 处等工作,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治到位。特别是要集中推动各地开展“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行动,按属地负责、查改结合等原则,于20XX年底基本完成清理整改任务。四是强化司法保障。 深入推进与公、检、法机关协作,持续完善环境犯罪案件办 理、非诉案件强制执行、公益诉讼等工作程序和规程,加快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手段的无缝衔接。五是维护区域环境安全。加大环境隐患排查、预案管理、专业处置网络建设,健 全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工作机制。及时有效调处环境信访, 不断完善以12369环

15、境投诉平台为基础的社会公众环境问题 舆情研判和化解机制。持续加强电离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推 进放射源长效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可持证 率、废旧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送贮率两个100%。八、持续提升环境监测及管理应用能力。注重环境监测 监控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环保科技支撑力度。一是加强大气 复合污染监测监控工作。有效应用大气复合污染研究成果, 构建大气污染源清单及源解析数据库。组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平台,紧密与市气象等部门合作,综合实现大气污染 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应对评估等功能。二是提高水环境功 能监测能力。在维持好现有80个市控以上断面监测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县控监测断面密度,科学布点,确保每个乡镇 有一个县控常规监测断面,全市形成205个市、县两级的地表水监测监控网络。 三是抓好环境监管信息化。 完善“河长”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河道水质预警、治理督查督办等 功能。构建面向环境监察工作实际的污染源数据中心及两级 环保部门统一执法检查平台,努力打造智慧环保监管网络。 四是有效应用环境监测结果。加强重点污染源及气水环境质 量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 提高设施稳定运行率和数据报送 合格率。积极推进气水监测数据在各地大气环境质量、地表 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的评价应用,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执法联动。九、全力推进环保系统自身建设。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