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9409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教育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一章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每种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从而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2.培养学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素养。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地理科学思维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具体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掌握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方法。情 感态 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信心。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

2、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难点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 法讲述法、学案式指导、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学 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练习教学活动安排1. 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习材料2.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认识3S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

3、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播放汶川地震后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及发展过程与危害的新闻报道,使学生体会到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预防方面的重要性。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作用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概念、类型、作用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类型: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作用:8(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包括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包括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二、遥感(RS)学生阅读课文,认识遥感的简单

4、原理、应用、优势。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概念中的关键词是“远距离”,即不直接接触地面物体,其次是感知,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获得地物的信息。不同的地面物体,性状不同,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不同,这是遥感信息能够判读的基本工作原理。具体而言,遥感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物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工作过程目标物

5、能辐射和反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被传感器探测到后传输到地面接收系统。地面通过电脑软硬件设备和有经验科学工作者的处理得到遥感图像和统计数字。遥感(RemoteSensing)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相对年轻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探测技术,它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先进、实用的综合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遥感对区域地理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区域研究不同,遥感进行区域研究能够定量化、动态化和模式化。3.遥感的优越性

6、(1)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4.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灾害监测实例活动读图1.5、1.6,判读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水发生时洞庭湖及荆江遥感影像,确定淹没区的分布及范围。在1998年7月2731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图像和1998年8月28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图像所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中,除了运用遥感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则对信息

7、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99补充遥感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应用: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美国的世界小麦估产精度达90%。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及时预报。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我国云南腾冲地区的航空遥感试验,估算出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火灾是林业的大敌,世界各地每年发生森林火灾多达20万起。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预报已经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

8、0.10.3平方米的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数千平方千米范围内所发生的林火现象。遥感技术在我国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林火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和土壤调查中也获广泛应用。如伊朗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找到了3%的可耕地。为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提供先进手段,可先分析研究遥感资料,再选择重点区进行野外观测与验证。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地质勘查工作(从点、线观测着手,汇集大量资料,再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最后进行分析研究)。在地质构造研究方面,遥感图像视域广,影像逼真,能真实反映各种地质现象间的关系。能发现地面常规工作不能发现的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松散

9、深沉积物覆盖下的一些隐伏构造。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可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例如通过对吉林省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对开发这个地区的铜矿有重要意义。在工程地质勘测中,主要用于大型堤坝、厂矿及其他建筑工程的选址和道路选线,以及由地震、暴雨等造成的灾害性地质过程的预测等方面。例如,山西大同某电厂选址、京山铁路改线设计等,从遥感资料中发现了过去资料中没有反映的隐伏地质构造,及时改变了厂址和路线,确保了工程质量与安全。在水文地质勘测中,可利用各种类型的遥感资料,查明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富水地貌部位,识别含水层及判断充水断层。如美国在夏威夷群岛,用红外遥感的方法发现了200

10、多处地下水出露点,解决了该岛所需淡水的水源问题。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火山活动的监测、地震活动的调查,沙丘移动的研究等。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不仅能确定地表江河、湖沼和冰雪的分布、面积、水量和水质,而且对勘测地下水资源也十分有效。例如,在青藏高原地区,经过对遥感图像的判读分析,不仅修正了已有湖泊的面积、形状,而且还新发现了500多个湖泊。水文情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时获得各有关水文要素的动态信息。国外已利用遥感技术于旱情预报、融雪径流预报和暴雨洪水预报等方面。遥感技术还可以准确确定水流区及其变化,监测洪水动向,调查洪水泛滥范围以及受涝面积和受灾程度等。在区域水文研究方面,已广泛利用遥感图

11、像绘制流域下垫面分类土,已确定流域的各种形状参数、自然地理参数和洪水预报模型参数等。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至今仍有1/3的洋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未知区。遥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面温度、盐度、海冰、海流、波浪和潮汐等海洋学各要素的测量,以及海岸带地质地貌调查、海涂资源调查、海岸线长度量算、海岸动态变化探测、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研究、海岸带资源开发研究等。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大面积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导致的破坏和影响。在监测城市热岛、烟雾扩散、水源污染、绿色植物覆盖指数、交通量等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海洋局在监测渤海湾海面石油污

12、染时,发现某国商船在大沽锚地违章排污,及时作了处理,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读漫画,在车载IT设备中最受驾车人关注的是GPS。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10GPS技术是利用多卫星系统对地面某一固定点进行地理坐标位置精确测定的技术系统。GPS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GPS的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的卫星组成;GPS的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卫星的监控和卫星星历的计算。GPS的用户设备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用户通过用户设备接收GPS卫

13、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最终实现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目的。24颗GPS卫星在离地面12000千米的高空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那么,为什么需要4颗卫星来确定地面某点的位置呢?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接收机往往

14、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3.用途和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GPS的主要应用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一在WGS84坐标下,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

15、中间处理环节。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地籍测量等领域。出租车、租车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利用GPS技术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布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运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GPS在车辆导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中建立数字化交通电台,实时发布城市交通信息,车载设备通过GPS进行精确定位,结合电子地图以及实时的交通状况,自动匹配最优路径,并实行车辆的自主导航。民航运输通过GPS接收设备,使驾驶员着陆时能准确对准跑道,同时还能使飞机紧凑排列,提高机场利用率,引导飞机安全进离机场。利用GPS定位技术,可对火警、救护、警察进行应急调遣,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特种车辆(如运钞车)等,可对突发事件进行报警、定位,将损失降到最低。有了GPS的帮助,救援人员就可在人迹罕至、条件恶劣的大海、山野、沙漠,对失踪人员实施有效的搜索、拯救。装有GPS装置的渔船,在发生险情时,可及时定位、报警,使之能更快更及时地获得救援。当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该方法利用GPS进行农田信息定位获取,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