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金鱼新手必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9089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金鱼新手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养金鱼新手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养金鱼新手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养金鱼新手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养金鱼新手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金鱼新手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金鱼新手必读(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新手必读一 新缸的初级平衡养鱼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种成分和谐共处,良性循环,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养好了。 在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么,有H2O,氧、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原生虫类、苔藻、草、矿物质、有机质,还有二氧化碳、氨、亚硝酸盐、硝酸、致病菌等等有潜在危害的物质,还有光线这一重要元素。我们所说的养好水,就是把有害的东西减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东西维持在良性水平。 在这一个小环境中,金鱼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势群体,它是被呵护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 第一阶段:从三新缸开始 新缸、新水、新鱼是小环境的初始阶段,从三新

2、缸到成熟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个环节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动态良性循环。 除氨 在三新阶段,这个小环境很纯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鱼。但只要有鱼,麻烦随之而来,鱼的代谢消耗了氧,产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机制,而小环境中的硝化环境并没有建立成,对氨的分解还在没什么效果,当氨和二氧化碳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鱼造成危害。所以这个阶段是养鱼过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当务之急,怎么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污、兑水。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建立硝化系统。硝化细菌可以自然产生,也可以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 建立硝化系统 养鱼养了十来天后,用手

3、摸缸壁,会觉得缸壁有些滑,这是一层菌膜,留着它不要清除。在纯缸,没有过滤,缸中没有任何其它物体的情况下,硝化环境只限于内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细菌附着的表面积。“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们常用的过滤器,其实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积,让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净化循环。我们常用瓷环、珊瑚砂等作滤材,是因为它们上面布满小孔,这就使得它们的表面积,比同样大小的实心体的表面积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细菌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当,水温不能剧烈变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标,否则硝化系统就会罢工。 随着硝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

4、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比氨好点,但毒性仍然很大,还要继续被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统能在13小时内把水中增加的氨转化为硝酸(盐),那么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生态平衡。 一个合格的水的指标,总氨1毫克/升,名贵些的鱼则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5毫克/升,硝酸盐10毫克/升。如果检测过高,则要通过兑水的办法,把氨和亚硝酸盐指标降下来。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是: 1.水清并不代表水好; 2.鱼不浮头并不代表水好; 3.有过滤和充氧时,也不能认为万事大吉; 4.养水、控制水在前。平时注意观察。鱼的状态虽然是水好坏的重要表现,但有时观察到状态不佳再做处理

5、,则为时已晚。 5.此时,在缸中加放水草等植物,除可吸收一部分氨、硝酸盐外,还可起到硝化细菌的增面作用,水榕、铁皇冠、水葫芦等较为理想,睡莲等暂不宜投放。二 亚硝酸盐的危害氨对鱼来说是有极大危害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致鱼死亡。新缸、新鱼、新水在一段时间后出现死鱼现象多是因此原因。 我们常说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鱼仍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阶段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亚硝酸盐转化为毒性更低的硝酸,其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 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氨与亚硝酸盐的积累过量,会给鱼带来各种不利影响

6、,直至致命。 有的时候,好好的鱼集体拒食,这很有可能就是氨与亚硝酸盐的浓度超标有关。另外,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给鱼带来种种不健康的表现,比如: 鱼表现不安; 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淡蓝色的白膜;鱼游动软弱,只在水表面无力游动; 鱼体局部充血。 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再发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亚硝酸盐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硝化系统不完善,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转化为硝酸; 2.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饲料腐败会使亚硝酸盐急剧增高; 3.有机物的腐败; 4.气温骤降也可引起亚硝酸盐的增高。 解决办法: 在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亚硝酸盐浓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吸污、兑水; 经常清除过滤槽中

7、的固态截留物;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简易测试盒(市场有售,不贵且使用简单)检测缸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统的完善。 亚硝酸盐增高的紧急处理办法: 在水中投放亚甲蓝,浓度为1-2毫克/升。三 最终的平衡 鱼缸环境在达到第一阶段的平衡后,死水变成了活水,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因为这只解决了“氨”的问题,而解决氨的问题是以硝酸(盐)的积累为代价的。 硝酸(盐)的毒性虽然远没有氨大,但积累过多同样会带来危害。那么,制程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把多余的硝酸除掉,使水中硝酸含量不再上升,是养好水的第二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可以在不换水、不兑水的情况下往复使用,

8、这个平衡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平衡。 把硝酸排除掉,我们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脱氮菌的作用。这些菌是兼气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过滤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带”,以供这些细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处处氧气充足。 脱氮或反硝化作用明显的缸,叫“生态缸”。 生态缸环境受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鱼的密度、过滤和硝化能力、缸的体积等。 生态缸是一个最想的状态,在理论上,这种状态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其它的情况,毕竟缸只是一个很小的水体,各个方面的回旋余地都不大,与那些室外的鱼池无法相比,更不用说江河湖泊了。 所以生态缸也要经常得到我们的维护。四 水质的变化即使鱼缸

9、环境达到了生态缸的标准,也不能说是万事大吉,从此高枕无忧了,我们仍要仔细地呵护。这是因为鱼缸是我们人为营造的一个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不是封闭的,不是与世隔绝的,这个小环境与它外面的环境条件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外部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的介入,常常会使鱼缸小环境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剧烈的变化会带来灾难。 鱼缸小环境经常会受到哪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呢?主要有:鱼、饵、阳光、气温、藻类等植物、各种添加物。 鱼 多大的缸能养多少鱼是有个极限的,有时看着好好的一缸鱼、水,我们常觉得没有问题了,这个缸还“有潜力可挖”,于是往里添新鱼,新鱼的加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排泄与消耗,增大硝化系统

10、的负担。当这个负担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一个极其偶然的微小因素(或许就是因为今天多喂了点),就会导致全缸系统的崩溃。 在没有做好消毒暂养的情况下,带病的新鱼更会导致原来的一缸好鱼、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饵 人工饲料和活饵都是一种选择,但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说,人工饲料从入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发生质变,如果投饵过多,在短时间内吃不完,又不及时清理,那么腐败变质在所难免,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高营养的饲料变质极快,水中的氨会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是很容易带来灭顶之灾的危险。 活饵要好得多,不会在水中发生变质。但最怕的是死去的虫饵,极易变质。比如冻血虫等,如果吃不完或吃不到,那么它们在水中就不再是

11、饵,而是一只只死去的、正在腐败的动物。所以投喂这类冻饵,量也不要大,而且远离水泵或干脆把水泵关掉,以免吸入水槽,烂在那里面。 活饵也好,饲料也罢,都不能投喂过多,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因为鱼吃的多,拉的以多。 阳光 阳光是个好东西,没有它不行,但太多了也不行。过多的阳光带来的麻烦有两个,一是在长时间直射下导致水温迅速升高;二是使水中滋生过多的苔、藻类。苔藻类有好处,但多了也是祸害。 气温 气温过高会使水温升高。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气温突变,气温突变(特别是骤降)会造成硝化系统工作不正常,而乍冷乍热的反复无常让鱼缸小环境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春、秋之季要特别小心的原因

12、之一。 对家庭养鱼来说,养在室内的缸,其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北方未供暖时的寒潮、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季还是会挺让人难受的。 苔藻 缸中有适当的苔、藻等植物是好的,会让鱼得到更全面的营养和保护。但凡事有度,过度的苔藻同样会成为金鱼杀手。比如: 单胞藻类是绿水的主要组成,它可以在白天提供氧,但如果繁殖过快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死亡的藻体在水中腐败,分解出亚硝酸盐和羟胺,这两种东西除了可以杀鱼,也同样可以杀藻,可使一缸绿水短时间内变得清澈透明。但有经验的养鱼者都知道,这种突然变清的水,是一个很大的凶兆,必须及时除去或兑水。 青苔也一样,苔不是永生的,也会死亡,死苔同样造成祸患。老苔容易出问题,而老苔厚

13、密的地方,同样也是原生虫大量滋生的好场所。所以定时除苔是很有必要的。 添加物 测到水酸了,我们会想到加些小苏打,测到水过硬了我们会加软水剂,等等,但这一切都要有个步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猛然间做到忽高忽低。这对鱼的影响在其次,主要是硝化系统能不能马上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 这种飞来的、莫明其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擦窗户时溅入的洗涤剂,鸟笼中飞出的鸟粪,或者误入水缸淹死的蛾子等等。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兑水换水 发现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检测观察 防止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积累经验五 水质的判断有时候,一个帖子发上来,有经验的老手一看照片就会作个鉴定:新缸新水,或者说:水太生。 怎么看出来的?什么是生水

14、、熟水? 都是水,有什么不一样么? 确实不一样,养过一段鱼之后,生水、熟水用肉眼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出来。 熟水,即使是在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它有一种发亮的油质感,似乎能感觉到它有一种粘稠感。何况熟水还经常带一点淡黄颜色,这种带淡淡黄的、晶莹发亮的水从视觉上很有些像橄榄油或优质色拉油。 生水则不一样,从玻璃缸的侧视看生水,虽然也很透明,但不发亮,微微有一种蒙蒙的白雾感觉,没有油质感,能让人体会到生涩。 生水在养过一段鱼后,同时在硝化作用下就会变为熟水。如果养水方法得当,就会养出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来。 这油质感,来自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作用。 养鱼要用熟水我们经常称为老水。 熟水发展下去,由于有机物和微生物过多,会由老水发展为肥水、“过老水”,再由“过老水”成为废水有机物和微生物积累过多时,其发展会被自己抑制和破坏,“过老水”就已经不适宜养鱼了,这种水本身也看不出任何活力。 水过老,或者说水太肥怎么来看?很简单,当水面因过滤出水口的冲击而形成密密的白色泡沫时,经久不灭。这就表明水中的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