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90175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的规定,通过科学化、 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增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 患者。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状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 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 有效的行政支持。(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

2、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伙,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 工作的牵头单位。(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建立涉及感染性疾病、药学(特别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有关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引和征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关专业培训。不 具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伙,通过聘任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局限性。(三)制定抗菌药物供

3、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的规定,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构造、保证临床合理需要”为目的,保证抗菌药物类 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映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 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同步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节制度,及时清退存 在安全隐患、疗效不拟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足理由,并按有关制度和程序备案。(四)制定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根据本指引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

4、菌耐药监测数据,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状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开展调查。项目涉及:(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避免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 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状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6)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菌药物占药物总费用的比例;(7)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状

5、况;(8)其她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指标;(9)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合 理性评价。2.医疗机构应按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技术方案,定期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本机构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信息。(六)信息化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充足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信息化管理体目前如下几方面。1.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各类临床指南、监测数据等有关信息的发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的网络培训与考核。3.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4.对处方者提供科学的实时更新的药物信息。通过实行电子处方系统,整合患者病史、临床微

6、生物检查报告、肝肾功能检查成果、药物处方信息和临床诊治指南等形成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系统,根据条件自动过滤出不合理使用的处方、 医嘱;辅助药师按照处方管理措施进行处方、医嘱的审核,增进合理用药。6加强医嘱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做到抗菌药物处方开具和执行的动态监测。7.实现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指标信息化手段实时记录、分析、评估和预警。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方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7、分级 管理制度,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分级原则,明确各级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贯彻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险药物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 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映,不适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

8、菌谱广,常常 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差别,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上 应有所区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状况,根据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 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1.根据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 资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引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限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 药状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 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一方面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 用级抗菌药物治疗。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0、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批准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查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和抗菌药物等有关专业临床药师担任。(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3)有下列状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感染病情严重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已有证据表白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 24 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三、病

11、原微生物检测(一)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医师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成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特别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注重临床微生物(科)室规范化建设,提高病原学诊断的能力、 效率和精确性。增进目的治疗、减少经验治疗,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符合质量管理原则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具有如下条件:(1)检测项目涵盖细菌、真菌、 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临床微生物检查标 本采集、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对的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

12、实验,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迅速检测和鉴定工作, 及时报告成果并加以对的解释;(5)定期参与国家或省、市级临床检查中心组织的微生物室间质控;()符合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地区和全国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有助于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感染经验治疗、耐药菌感染防控、新药开发以及抗菌药物的遴选提供根据。医疗机构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对本医疗机构常用病原微生物(重点为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在机构内定期 发布监测数据并检测数据,定期报送地区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临床微生物(科)室应按照所在机构细菌耐药状况,设定重点监测耐药菌,定期向临床科室发 布耐药警

13、示信息,并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开展避免控制工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应根据本机构监测成果提出各类病原菌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建议,优化 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四、注重综合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影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密切合伙,制定手术部位感染、导管有关血流感染、呼吸机有关肺炎、导尿 管有关尿路感染等各类医院感染的避免制度,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避免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 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本疾病、纠正营养不

14、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注重手术中 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避免应用。五、培训、评估和督查(一)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医疗机构应强化对医师、药师等有关人员的培训,倡导遵循本指引原则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特别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争取目的治疗,减少经验治 疗,保证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合适的。(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1.根据医疗机构实际状况及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医院和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2.注重抗菌药物处方

15、、医嘱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组织感染、临床微生物、药学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点评小组,结合医院实际状况设定点评目的,重点关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 物、围手术期(特别是类切口手术)的避免用药以及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血液科、外科、呼吸 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状况。(三)反馈与干预 根据点评成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突出问题在全院范畴内进行通报,对负责人进行告知,对问题频发的负责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规定进行惩罚。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处方点评成果,研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等药事管理 改善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和科室予以贯彻。 2.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对存在问题

16、的有关科室、个人进行重点监测以跟踪其改善状况,通过 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增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善。(四)加强监督检查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发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 用强度等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发布,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 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涉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使用率等状况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