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28904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的常识经典读后感0篇管理的常识是一本由美艾伦默里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一):力荐! 这是一本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备的一本工具书,想做管理,先看此书;想学管理,先学此书;这本书试图从整体和常识角度出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管理,把管理分解:激励、员工、战略、执行、团队、变革、财务常识、全球化、道德和自我管理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尽可能把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整合在一起,本书的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副总编,运用在华尔街日报中了解和学到的东西进行分享。书中每一章后面的

2、建议、一句话员工和延伸阅读是本书精华所在,这本书可以当成管理中的知识地图,帮你在书海形成管理学的知识树。不管你处在什么程度,看完之后都能从中学到些东西。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二):延伸阅读 wafcon说: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管理学知识地图。而我更认为这是作者综合其所读书籍后整理出来的一份综合管理笔记。 对我来说,对书中每章后的延伸阅读部分更感兴趣!据此部分做了一个豆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三):管理的悖论 事实上,好的管理总是存在着一个基本的矛盾。管理者如果优秀,就会 创造出一个运转良好的空间,以至于自己都变得有些多余了。也就是说,他 们成功了,你也就多余了。可如果多余

3、了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作为管理者,你不能再把自己的成功置于第一位,而要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团队的成功。 你的员工可能无法时你实话实说,所以你要找到获得他们坦诚的反馈的办法,从而对你自己的表现有清晰的把握。 你最伟大的成就是让自己在公司里变得可有可无。 让你的老板们获得充分的信息。别给他们惊吓。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四):管理的常识 书中给出了一些普适性的建议,建议如下: (1)保持灵活性。管理者需要有一家灵活的公司,这样才能在应对新的威胁与挑战的时候快速重新定位。你必须随时准备好,比以往更频繁地重新评估你的使命、战略和目标,以便适应不确定、变化的环境。 (2)获取大量数据。管理者需要有“贴近地面的

4、耳朵”,这样才能听到即将到来的变化。 ()稍微谦虚点。管理者不能假定自己知道答案-因为十有八九,他们并不知道。需要倾听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的意见。 ()交流。 ()为所有事项做计划。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谁能遇见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谁就占得了先机。 ()要积极主动。做好快速反应的准备。 (7)坚持坦率和率真。公司里同事之间的坦诚相待是非常关键的。 ()保持参与度。要走出去加入你的员工。 ()让你的公司是平的。多层级的组织架构会让你的行动缓慢,也没时间对突发时间做出反应。 (10)交叉训练的才能。你需要你的员工拥有多元化的技能,能适应任何需要他的岗位。 (1)评估你的团地。你需要定期评估你的团队,确

5、保激励和提拔那些表现出色的员工。 (12)运用你的判断力。需要理智和常识即可。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五):一本非常不错的管理学知识地图管理类图书无穷无尽,光是经典书籍就能随意列出几百本,更麻烦是阅读时的感觉就象在盲人摸象,大都是只摸到象的一部分,然后开始夸夸其谈。同时管理中的很多理论和看法都存在着冲击和对立,这本书说这个理论好,就会另一书就从相反的角度说这个理论的缺点 这本书试图从整体和常识角度出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管理,把管理分解:激励、员工、战略、执行、团队、变革、财务常识、全球化、道德和自我管理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尽可能把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整合在一起,本书的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副总编,运用在华

6、尔街日报中了解和学到的东西进行分享。 书中每一章后面的建议、一句话员工和延伸阅读是本书精华所在,这本书可以当成管理中的知识地图,帮你在书海形成管理学的知识树。不管你处在什么程度,看完之后都能从中学到些东西。 本书最后页给出一些实用建议做为本书的结尾: 当我们向华尔街日报CEO联合会成员读过的最好管理学书籍是什么,很多人提到黑天鹅。书中讲道: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即不能预见也不能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没有某种知识或学习能力能让你获它们的到来。因此,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就变得和你知识的事情一样重要了。 保持灵活性:管理者需要有一家灵活的公司,这样才能在应对新的威胁与挑战的时候快速重新定位。你必须随时

7、做好准备,比以往更频繁地重新评论评估你的使命、战略和目标,以便适应不确定的、变化中的环境。 获取大量数据:管理者需要有“贴近地面的耳朵”,这样才能听到即将到来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寻找新鲜的信息、数据和智慧。你需要效仿宝洁产品的最普通的家庭妇女进行交谈以获取信息。 稍微谦虚一点:管理者不能假定自己知道了答案-因为十有八九,他们并不知识。你需要乐于倾听你的员工、顾客、供应商以及任何比你更接近市场的人告诉你真相,即便是这个真相有些残酷。 交流:把头埋在沙子里,只重视内部运营而忽视与外界交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批评会很多,你要学会团队你的员工、顾客和客户以及一系列外部利益相关者来生存和发展。你不得不

8、学会多交流。 为所有事项做计划:人们只关注自己了解的事情是很自然的,但是结果。正如塔勒布说的,我们”一次又一次不考虑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谁能预见那结不可能发生的事,谁就占得了先机。手上持有一些现金和其它资源以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要积极主动:要到问题要出现时,不要等待-等到它真正发生就已经晚了,你要做好快速反应的准备。 坚持坦诚、率真:要在一个不确定的、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公司里同时之间坦诚相待是非常关系的。没有时间去处理那些人们日常为了美化自己和避免黑冒犯他人而撒的小谎。每一个都需要始终清楚公司的状况。 保持参与度:现在,躲在你的办公室里进行管

9、理恐怕是不行了。要超出去加入你的员工,部分是为了增加他们的信心,部分为是为了汇集必须的集体智慧。 让你的公司是平的:新世纪到来之前这可能仅仅是个好的想法,但现在则成了企业能否制胜的关键。多层级的组织架构会让你的行动缓慢,也没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 交叉训练你的才能:好的管理者已经很多年不在自己的公司里划分区域了。你需要你的员工拥有多元化的技能,能适应任何需要他的岗位,而不是只完成某种狭隘的任务。 评估你的团队:经济环境是全部的、缺乏宽容的,很少有公司会留下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你需要定期评估你的团队,确保激励和提拔那些表现出色的员工,并尽快处理掉没有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 运用你的判断力:你

10、的常识远远强过一支搞计算机数据模型的博士生团队。你不需要成为金融行家更能清晰地判断,给没有储蓄的人发放房屋贷款,伪造顾客的收入证明以及发放两三年后膨胀到借贷无法偿还的贷款并不是好事。这次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的是那些没有丧失理解与常识的人,而不是遵循了风险控制模型的人。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六):聪明人过来人访问人 管理学领域,一眼望过去,充斥着大量的理论,也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观点,换句话说,这个领域大师与骗子同在。稻盛和夫有个观点,“不问聪明人,要问过来人”。 所以,企业家传记类的书总是卖得很好,诸如郭士纳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韦尔奇的赢。然而也不对,许多企业家的成功啊,如果你细细看来,不过是“台

11、风来了,猪都能飞”,所以还得辩证着看,所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合适的选择是:把时间留给经典,留给那些在管理学领域能够长久站得住脚的好书,不管它是来自学界,还是来自实践界。也就是说,既问聪明人,也问过来人。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兼具这两方面的好处,作者艾伦默里是华尔街日报的副总编辑,一方面,他读过大量管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学养深厚;另一方面,他访问过太多的企业家,访问过太多的大企业,对他们的想法、作为,也谙熟于心。所以,这本书的写作体例很有意思全书12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引言都是企业家语录;正文部分,一方面引用了大量的管理学理论,一方面引述了大量的企业家观点与企业作为;而到了章节末尾,又开列出延伸阅

12、读的书目清单。艾伦默里认为,太多的聪明人每年花大量的时间研究管理,研究什么管用,什么不灵,但是,谁又有时间读他们呢?所以,人们需要的是一些最佳管理理论的简明指导,管理的常识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白。而且,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副主编,许多年来他和同事近距离目睹了太多的管理案例,在这一实践主题上,没有谁比华尔街日报拥有更广泛的触角和权威。 这就牵扯到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第三个方面,作者是个访问人,他是个记者。 最近几年你会发现,记者作家、记者学者化的现象非常明显,比如,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是个记者,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也是个记者,而吴晓波在中国俨然就是个学者了。这要是在以前,记者就是个传声筒,是思想的二手贩

13、子。但是近些年,记者开始思想化,他们的触角更敏锐,观点更切近我们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这个时代来不及用大脑思考,而是用皮肤感知春江水暖鸭先知,记者就是这批最早下水时代潮的水鸟。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艾伦默里的感觉非常精准,他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感的命题,比如在“变革”这个章节中他谈到,学理意义上,20世纪30年代科斯提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内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然而今天,交易成本已经随着全球化与互联网化变得相对低廉,因此,“大规模合作”将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命题,企业的内涵与外延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义。 概括而言,如果你不是管理学博士的背景出身,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的确需要管理者,尤其是

14、大量的、中层管理者留意一下,的确有些闪闪发光的好理论与真知灼见。哪怕你是管理学博士,也可以通过这本小书增加一些现实感,所谓“贴近地面的耳朵”。 除此,话说回来,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作者对职场女性的关注,比如他谈到“男人们通常把职场看作运动竞技场,他们的目标就是获胜,而女性则倾向于把它看作一个事件比如野餐、音乐会、募捐总之是一个人们聚在一起温文尔雅、对彼此彬彬有礼的地方”。 这个观点出自Nce Gis ontGet hCornr Office,这是本关注职场女性的好书,国内的译本叫做漂亮女孩儿不站墙角,是由一家我从没听说过的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的,大概是因为市场运作方面的问题,这本出版在22X年

15、的好书,几乎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现在在网络上已经很难买到了。 随着中国职场女性,尤其是后、90后职场女性的大量涌入,我强烈建议能有一家出版社重视这本书,并通过成熟的市场运作,让更多的女孩儿们读到这本书,从中受益。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七):整理一份本书“延伸阅读”提到的书单 (附豆瓣链接) 【Ch1】 1.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1年出版,202年由Nuson出版社再版。这本小册子从纯粹历史的角度帮你了解管理学研究的早期情况。很有意思的读物。 ( . 彼得德鲁克著,管理学,1997年出版,02X年由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修订再版。通过此书你可以知道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洞见经久不衰的个中缘由。它很厚,超过0页,读起来也不是很轻松,但你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后继管理大师“新”观点、“新”发现的源头。 (?)3.华伦本尼斯著,怎样成为领导者,199年出版,02年由美国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