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8637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田营中心校 张庆教材简析: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3、 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

2、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教学时间2课时(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1、看老师写一个词:恐龙。齐读。谁能谈谈你对恐龙的了解吗?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欣赏恐龙图片,谈感受。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师: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西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得再抒情一些 读

3、得再响亮一些 3、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师:那恐龙是如何飞翔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二、初读感知1、按要求读课文: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2、交流:A、出示词语迟钝 凶猛 笨重 茹毛饮血 树栖轻盈 凌空翱翔 敏捷 五彩斑斓 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这些词中,有你不理解的吗?(茹毛饮血:带着皮毛一起吃。茹,吃。两对反义词:迟钝、敏捷;笨重、轻盈。五彩斑斓:色彩很多,很漂亮。) 齐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两组词分别是描写恐龙和鸟类 恐龙和鸟类,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应

4、该是毫不相干的吧?(理解“毫不相干”)那它们有什么关系?B、鸟类居然是由恐龙变成的!真是不可思议!那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读懂了这么多。3、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这个结论性的句子。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真令人吃惊!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能读明白什么?(漫长:时间很长,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出示中生代时期图片:从这幅图中,你对中生代有了哪些了解?(恐龙种类繁多: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地上走,有的甚至在天上飞。恐龙的形态各异。中生代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它持续了大约一亿八千年,是爬行动物主宰世界的时代,也被称

5、为恐龙时代。) 是不是所有这些恐龙都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了呢?(理解“一支”:一种,恐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再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齐读)4、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是谁发现恐龙的一支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呢? (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 (2)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什么? (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3)这一假说用什么来证明呢?(化石。)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

6、化石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师:(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化石是首次发现,是在辽西发现(学生交流)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生: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生:自由交谈。师:同学们,一个世纪多少年?生:一百年。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近2个世纪,他们找了近200年的时间。在这2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在干什么?生:寻找证据:化石。师: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 ),会到( )还会到( )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交流)时间之久,困难之多,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感觉再读?生:齐读:

7、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师:看,这就是辽西发现的化石。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大声的向世界宣布( )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 )如果你是古生物学者你会( )这一切太让人激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让研究者们欣喜若狂。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生: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生:学生齐读。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可以看恐龙的世界(介绍书),三、小结师: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那么这些恐龙是如何飞向天空的,我们下节课再具体去探索。 四、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用词准确的句子,并仔细体会。教学反思: 这一篇课文主要是介绍恐龙的科普文章,由于学生对于恐龙没有较深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的课件,加深学生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板书设计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 鸟类 笨重 轻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