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28481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小马过河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多思考 ,不能光听别人说 ,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 ,找到解决的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明白道理。难点讲故事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三、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四、分段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帮妈妈做事 ,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二)学习第37自然段。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 ,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板书:

2、能不能过去?老牛松鼠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 ,刚没小腿。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 ,学生评一评 ,教师进行指导。4听了老牛的话 ,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跑到河边 ,准备蹚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立刻跑到河边 ,准备蹚过去。比照这两句话 ,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连想都没想 ,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板书:深得很 ,会淹死。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分角色练习朗读。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自由读第6、7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指

3、导朗读妈妈的话。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 ,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 ,再读一读。(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 ,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 ,所以觉得水很浅 ,松鼠个子小 ,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三)学习第8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2出示填空:读一读 ,想想该怎样填。因为小马不像() ,也不像()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也不像()。(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3展开想象 ,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4、(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 ,以后多观察、多思考)五、再读全文 ,拓展延伸1自由组队 ,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全班展示朗读。3出示词语 ,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 ,讲讲这个故事。马棚愿意磨坊驮 挡住 为难突然 拦住 吃惊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出示句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 ,是对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 ,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 ,别人的话不可信。(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 ,以小组为单位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

5、己的看法。六、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七、梳理板书小马过河老牛很浅 ,刚没小腿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松鼠深得很 ,会淹死妈妈自己动脑筋 ,去试一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6、,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能过去八、教学感悟?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 ,涉及的事物多 ,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 ,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 ,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 ,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 ,在指导朗读时 ,我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语气。接着再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 ,可以让学生在愉

7、悦的气氛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 ,再为学生提供能反映故事梗概的词语 ,请学生尝试讲故事。由于学生已对内容了如指掌 ,讲故事就显得很容易。然后再完成课后第三题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 ,意在教会学生拓展课文 ,将课文所学运用于生活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