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2822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7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20082028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2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二零零七年十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二零零七年十月第一篇基础条件分析第一章背景分析一.察右后旗区域概况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三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位置,四大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形成以建材、高载能、电力、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一)区位条件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市东北部,阴山北麓,

2、地处东经1124211330,北纬41314159,总面积3910kmt东与商都县、兴和县接壤,西与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交界,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县为邻,北和苏尼特右旗毗连。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南距集宁区58km,东距北京市392kmi西距呼和浩特市180kmi北距二连口岸280kmb(二)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处内蒙古高原,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5%山地占35%高平原占20%整个地形由南向北渐低,略呈长方形。境内海拔高度平均1500ml西南最高点2063ml西北最低点1322ml境内超过海拔1500m的山峰46座,其中西南部灰腾梁山、苏集梁山、大脑包山、韩

3、勿拉山、玻璃脑包山较高,平均海拔1900ml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分、热量不足、风多雨少,冷热不匀。因受中纬度及季风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雨量集中,秋季早寒易冻,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3.8C,1月平均气温-14.9C,极端最低气温-35.2C(1971年12月20日),7月平均气温19.4C,极端最高气温34.5C(1980年7月23日)。年平均日照数298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02天,年日均气温0c持续203天,5c持续160天,年平均降水量292mm1964年降水量最高575.4mm1965年降水量最少180.1mm日最大降水量68.4mm(1990年7月

4、26日)。水文:境内河流属内陆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2条,总长340.3km;大小湖泊七处,水域面积29.32km2;泉水41处,总涌水量5038.6吨/日。河网密度0.09km/km2,径流总量0.474亿哥。自然资源:矿藏资源丰富,被誉为“三石之乡”。已探明的有石灰石、浮石、大理石、玄武岩、石棉、石英、金、铜、鸨、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石灰石总储量10亿吨,矿点集中,覆盖层薄,易于开采,杂质少,氧化钙平均含量53.6%,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品质最好,誉称为“亚洲富强粉”,是发展电石、水泥产业的优质原料,已建有头道湾、二道湾等矿点。大理石分布有四处,总储量12亿m3,建有猴山等矿点,有汉白玉、孔

5、雀绿、彩云、秋景、墨玉等17个品种。浮石集中分布在乌兰哈达苏木,初步探明总储量2亿m,质纯容轻,平均容量43.5kg/m3,具有保温、隔音、体轻等优点,是一种天然轻骨料,可制作轻体隔墙板。察右后旗还是全国玄武岩区五大饮用矿泉水分布区之一,年流量7.3万m3,经有关部门化验,确认为偏硅酸、锯、澳微量元素优质矿泉水,是制酒业的上好原料。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4.6m/s,大于或等于3m/s的时数年均4916.7小时,平均风能密度196w/m2。察右后旗规划风场两处,锡勒苏木玻璃脑包(海拨2060ml和大板梁风场中的1号风场(海拨1900m,风场年平均风速10m高约为6m/s,是开发风电的首选区域

6、。地下水资源总储量7.45亿m。全旗总用水量0.19m,现已开采利用0.09亿m。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0科、114属、338种,其中山杏、山樱桃、羊草、知母、防风、甘草、克氏针茅、沙蓬、马兰、冷蒿分布最广,野生植物种类中药材居多,年大宗药材销量在500万斤以上。境内有野生动物88种,天空中有成群的百灵鸟,草地上有野兔、沙狐、旱獭、石鸡等动物。目前,全旗牲畜总头数基本维持在150万头(只),年产肉类2.4万多吨,羊绒3000多吨,牛羊皮张60万张,畜骨900多吨,羊肠40万副。全旗农作物以马铃薯、小麦、被麦为主,还有糜谷、黍、养麦等杂粮和胡麻、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全旗渔业养殖点21处,总水面积3万

7、多亩,年产鲜鱼300多吨。全旗天然草场326万亩,人工草地达70多万亩。目前,全旗具备了年产玉米400万kg,人工牧草1.25亿kg、农作物秸杆1.25亿kg的生产能力。(三)历史沿革察右后旗历史悠久,商、周为鬼方属地,春秋战国属楼烦、匈奴居地。秦隶属雁门郡,西汉隶属并州剌史部雁门郡。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为鲜卑居地,隋时隶属马邑郡。唐属突厥单于都护府辖地,五代为契丹属地。辽时隶属西京道丰州辖地。金时隶西京路大同府。元时隶中书省集宁路、兴和路。明隶山西行都司,清代编入察哈尔(蒙古语,意为边,因地处边外而得名)八旗,部分属右翼正红旗,部分属右翼正黄旗驻牧地,隶属察哈尔都统。民国三年(1914

8、年)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归绥远省。日本侵华时属伪蒙疆政府巴彦特拉盟管辖。1945年抗战胜利后归绥蒙政府所属。1945年绥东地区解放,分别在农牧区建立人民政权机构。1946年秋,人民政权暂时撤离,至1948年秋获得第二次解放。农区隶属陶林(现称察哈尔右翼中旗)、集宁两县。牧区隶属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1950年绥东蒙旗办事处撤销,牧区的一部分划归中心旗,一部分划归正黄旗。1954年3月在解决绥东地区旗县并存问题时,察哈尔右翼后旗正式建制,旗政府从平地泉迁至土牧尔台镇,隶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4月改属乌兰察布盟,1971年1月旗政

9、府从土牧尔台镇迁往白音察干镇。(四)社会经济条件2001年,撤乡并镇后,全旗共设5个镇、5个苏木和4个乡,即: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贲红镇、红格尔图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力乡。全旗共有117个行政村嘎查,549个自然村浩特。2005年总户数67544户,总人口20.93万人,总人口中汉族19.67万人,占总人口的93.9%;蒙古族1.23万人,占5.8%,还有回、满、藏、朝鲜、达斡尔、锡伯、鄂温克、壮族372人。总人口中非农人口3.88万人,农业人口17.05万人,人口密度53人/km2。2005年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428名,教职员工179名;中学8所,在校学生6003名

10、,教职员工473人;小学20所,教学点28个,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9906名,教职员工906名,义务教育普及率92%有民族中、小学各1所,在校学生289名,教职员工131名。2005年共有医院(包括卫生院、卫生院分院、社区服务站)24个,其中二级乙等医院1所(旗医院),有床位数315张,医务人员(包括护士)483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5张,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数2.3人。2005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22.6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多,是1990年的18.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26元,城镇居民收入7416.3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88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

11、.39%,是1990年的372倍。工业投资逐年增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5.06%,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46:30:24调整为2005年的22:56:22,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交通以公路为主,白音察干镇通往各乡苏木的公路沟通东西南北,连接偏僻乡村,形成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2005年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805km,公里网密度平均为0.21km/km2。主要干道有白丰高速公路、208国道、呼满省际通道、白科路、乌科路等,全旗形成了“三纵六横八出口”道路交通网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拥有各类机动车辆4796辆,货运量243万吨,货运周转量10151.

12、82万吨/kmi客运量5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07.48万人/km。集二铁路南北纵贯全境,全长102km。境内设有白音察干火车站,下行有乌兰哈达、宝拉格、阿贵图、土牧尔台车站,上行有芦家村、贲红、大六号车站。集通铁路途经我旗贲红站,全旗平均年货运量达91万吨,客运量达50万人(次)。二.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一)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开放的社会和安全的环境,使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经过“九五”期间稳定快速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双双跃居世界第五位。2006年

13、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6367.97万人次,同比增加18.26%,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85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3.94亿人次和6229.7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4年增长26.5咐口32.25%。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等四类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目前中国旅游业正进入一个“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国内旅游将成为永恒的消费主题,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社会整体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推展以及民众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业仍将快速、持续

14、、健康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中国将位列世界旅游接待国首位,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旅游总人数的8.6%,年均增长8%同时,中国将继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预计2020年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占世界旅游总人数的6.2%。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即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根据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全国旅游发展远景规划,到2020年,我国入境人数达到1.31.4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2.73万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人民币。简言之,即旅游业总收入在二H一世纪的前20年

15、要翻三番,最终达到八倍的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经过修订的增长预测,国内旅游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1020亿人次。这个市场将更加趋于成熟,要参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国内旅游目的地要提高水平,逐步达到世界水准。中国作为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家的地位以及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将为正确定位的地区提供巨大的旅游发展机遇。国内旅游者的出游趋势:城市居民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业余时间越来越倾向选择能放松精神、回归自然的休闲型和度假型旅游项目;旅游逐渐向家庭和亲情化的人文方向发展;旅游者期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追求个性化,其中探险旅游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旅游者职业、文化层次和审美观的不

16、同,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通过旅游来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各种经历,表现出参与性的需求特征;旅游者传统的游山玩水观念转向“游学四方”,求知旅游日趋增多;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新时尚。(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区位条件等的制约,内蒙古旅游业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起步的,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在中国的旅游大格局中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尤其是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构成了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压力。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蕴藏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