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8203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 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答案】 (1 )(1分)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例如: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 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 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 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 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

2、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 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冲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12. 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2分)13. 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 境。答(2分)参考答案:12、对故土山水的眷恋之情13、例如: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 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 楼阁,新奇美妙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 以描绘(100 字内)。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参考答案:10.(4分)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

3、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 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 分)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 分)送的主体是故土的山水,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 1 分)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 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 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拟,或称李虽壮

4、而 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注】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 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 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海楼:海市蜃楼。14. 李白与杜甫,世称 ,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1 分)15. 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3 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 由。(4 分)14. 李杜(1 分)15. 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 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3 分)16. 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 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 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