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808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期间里,处在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措施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的质量因素综合伙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体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导致的总分散呢?一般,都用(即3)来表达工序能力:工序能力 = 6若用符号P来表达工序能力,则 P= 6式中:是处在稳定状

2、态下的工序的原则偏差。工序能力与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指质量上的能力,后者是指数量上的能力。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是表达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种参数。但是这个参数与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规定,仅从它自身还难以看出。因此需要另一种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规定(公差、规格等质量原则)的限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规定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工序能力指数 技术规定 /工序能力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叠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协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工序的质量水平按值可划分为

3、五个级别。按其级别的高下,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下表下表中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对CPK也同样合用。表2-4-11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参照表(CP、CPK)CP值级别判断双侧公差范畴()处 置CP1.67特级能力过高T 101.可将公差缩小到约4的范畴。2.容许较大的外来波动,以提高效率。.改用精度差些的设备,以减少成本。4简略检查。167C1.33一级能力充足T = 801.若加工件不是核心零件,容许一定限度的外来波动。2.简化检查。3用控制图进行控制。1.33P1.0二级能力尚可T= 68.用控制图控制,避免外来波动。2.对产品抽样检查,注意抽样方式和间隔。3. CP1.

4、时,应检查设备等方面的状况。10CP0.67三级能力局限性T= 461分析极差过大的因素,并采用措施。.若不影响产品最后质量和装配工作,可考虑放大公差范畴。3对产品全数检查,或进行分级筛选。0.6 CP四级能力严重局限性T 1时,规定PK=0。图2-419 T2 TU M 例如:一批零件的原则偏差S0.05mm,公差范畴=.3mm。从该批零件的直方图中得知实际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为0.022mm。试求值是多少?解:由于S=0.0(mm),T.3(mm),0.022(mm)因此CPK(T-2)/6=(0.5-2*0.2)/6*.0 =0.360.336 = .9若不考虑偏离量,工序能力指数将会偏

5、大。CPT60.35/6*.06 141.工序(过程)质量是指工序处在稳定状态下所具有的质量。(人、机、料、法、环)2工序质量的高下反映在工序的成果符合技术规定的质量特性的限度。3即工序的符合性质量技术文献涉及了有关的原则、产品图、工艺文献、规范等。4工序质量的高下阐明了本道工序成果的合格品率的高下。.工序在稳定状态下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称为过程(工序)能力。过程能力分析是检查过程的固有变异和分布,以便估计其产生符合规范所容许变差范畴的输出的能力。T+TLC - (1)Ca =(平均值 ) / (T2) (2)K = CP * (1-a) ()P (4)CP=T/6 ()CPK=CP(1

6、-)=CP(1 2T)(T-2)/ (6)特级 CP16,工序能力过高,导致过高的因素:一是公差范畴太大,二是使用的加工设备精度太高,虽然不合格率很低,但挥霍太大,相称于大马拉小车,是非常不经济的。一级 1.67CP1.3,工序能力充足,不合格品率在6/10万如下,对于一般公司,这样高的工序能力指数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其因素是高精度的机床加工粗糙的产品或精度级别很低的产品。二级13C10,工序能力尚可,不合格品率在3如下,这是一种比较合用的范畴,对于一般公司达到这样高的工序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工序能力的需要,心要时可用控制图或其她措施对工序进行控制和监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对于产品可按正

7、常规定进行检查。三级 .CP0.67,工序能力不充足,不合格品率在455到3之间,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公司来说,特别是由人工控制的一般设备,工序能力指数一般均在此范畴内,更多的是在0 1之间,不合格品率在1%到3之间,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导致工序能力指数低的因素,针对因素制定措施加以改善。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状况下,可放宽公差范畴,加强质量检查,对于可以进行全数检查的要进行全数检查,不能进行全数检查的可合适增长检查的频次。四级 0.7CP,工序能力局限性,不合格品率在4.55%以上,此种状况一般应停止继续加工,找出因素,改善工艺,提高CP值,否则全数检查,挑出不合格品。改善措施由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

8、CPKCP(1-)=CP(2/)=(T-2)6可以看出:影响工序能力指数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质量的规格范畴(公差范畴T);工序加工产品质量特性分布中心 _ 与公差中心M的偏移量;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分散限度,即原则偏差S。也就是说,减少质量特性分布中心_X与公差中心M的偏移量;减少原则偏差S;或增大公差范畴T;都可以提高工序能力指数。一、调节工序加工产品质量特性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措施如下:(1)对大量生产工序进行记录分析,找出由于刀具磨损或加工条件等随时间失衡而逐渐变化的偏移规律,因而可以及时地进行中心调节或采用设备自动补偿偏移或刀具自动调节和补偿等。()通过首件检查可以调节设备、刀具等定位装置来保证加工中心的偏移量尽量小。(3)变化操作者的加工习惯,使加工中心尽量向公差中心接近,如孔的加工偏向下偏差,轴的加工偏向上偏差等。(4)配备更为精确的量规,由量具检查改为量规检查,或采用高一级别的量规检查。二、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